“留在西山盡淚垂”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留在西山盡淚垂”全詩
斷霞落日天無盡,老樹遺臺秋更悲。
滄海忽驚龍穴露,廣寒猶想鳳笙歸。
從教盡鏟瓊華了,留在西山盡淚垂。
分類:
作者簡介(元好問)

元好問,字裕之,號遺山,太原秀容(今山西忻州)人;系出北魏鮮卑族拓跋氏,元好問過繼叔父元格;七歲能詩,十四歲從學郝天挺,六載而業成;興定五年(1221)進士,不就選;正大元年(1224 ),中博學宏詞科,授儒林郎,充國史院編修,歷鎮平、南陽、內鄉縣令。八年(1231)秋,受詔入都,除尚書省掾、左司都事,轉員外郎;金亡不仕,元憲宗七年卒于獲鹿寓舍;工詩文,在金元之際頗負重望;詩詞風格沉郁,并多傷時感事之作。其《論詩》絕句三十首在中國文學批評史上頗有地位;作有《遺山集》又名《遺山先生文集》,編有《中州集》。
《出都》元好問 翻譯、賞析和詩意
《出都》是元代文學家元好問創作的一首詩詞。這首詩詞描繪了作者對時局興衰的觸動和對人生的思考。
詩詞的中文譯文如下:
歷歷興亡敗局棋,
登臨疑夢復疑非。
斷霞落日天無盡,
老樹遺臺秋更悲。
滄海忽驚龍穴露,
廣寒猶想鳳笙歸。
從教盡鏟瓊華了,
留在西山盡淚垂。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詞以象征手法表達了作者對時局興衰的感慨和對人生的思考。作者通過描繪歷史的興衰敗局,表達了對社會動蕩和政治變遷的疑慮。他登上高山,眺望遠方,卻感到仿佛置身于一個夢境之中,對所見所聞產生了懷疑和困惑。
詩中的“斷霞落日天無盡”描繪了夕陽西下的景象,暗示著時間的無盡流逝。老樹遺留下的孤臺,更增添了秋天的凄涼之感。這些景象與作者內心的憂傷相呼應,表達了對時光流轉和歲月變遷的感慨。
接下來的兩句“滄海忽驚龍穴露,廣寒猶想鳳笙歸”運用了神話中的意象,表達了作者對國家命運的關切。滄海驚現龍穴,象征著國家的動蕩和危機;廣寒仍然期待鳳笙的歸來,寄托了對國家繁榮和安定的期望。
最后兩句“從教盡鏟瓊華了,留在西山盡淚垂”表達了作者對功名利祿的看透和對人生的無奈。他認為一切榮華富貴都將消逝,只有淚水會留下來。這種對名利的超脫態度,體現了作者對人生追求的深思和對虛榮的反思。
總的來說,這首詩詞通過描繪歷史興衰和對人生的思考,表達了作者對時局的憂慮和對名利的超脫態度。它以深邃的意象和抒情的語言,展現了元好問獨特的藝術風格和對人生哲理的思考。
“留在西山盡淚垂”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chū dōu
出都
lì lì xīng wáng bài jú qí, dēng lín yí mèng fù yí fēi.
歷歷興亡敗局棋,登臨疑夢復疑非。
duàn xiá luò rì tiān wú jìn, lǎo shù yí tái qiū gèng bēi.
斷霞落日天無盡,老樹遺臺秋更悲。
cāng hǎi hū jīng lóng xué lù, guǎng hán yóu xiǎng fèng shēng guī.
滄海忽驚龍穴露,廣寒猶想鳳笙歸。
cóng jiào jǐn chǎn qióng huá le, liú zài xī shān jǐn lèi chuí.
從教盡鏟瓊華了,留在西山盡淚垂。
“留在西山盡淚垂”平仄韻腳
平仄:平仄平平仄仄平
韻腳:(平韻) 上平四支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