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籠不奈鴨媒嬌”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開籠不奈鴨媒嬌”全詩
下箸已憐鵝炙美,開籠不奈鴨媒嬌。
春衣晚入青楊巷,細馬初過皂莢橋。
相訪不辭千里遠,西風好借木蘭橈。
分類:
作者簡介(韓翃)

韓翃,唐代詩人。字君平,南陽(今河南南陽)人。是“大歷十才子”之一。天寶13年(754)考中進士,寶應年間在淄青節度使侯希逸幕府中任從事,后隨侯希逸回朝,閑居長安十年。建中年間,因作《寒食》詩被唐德宗所賞識,因而被提拔為中書舍人。韓翃詩筆法輕巧,寫景別致,在當時傳誦很廣。
《送丹陽劉太真》韓翃 翻譯、賞析和詩意
送丹陽劉太真
長干道上落花朝,
羨爾當年賞事饒。
下箸已憐鵝炙美,
開籠不奈鴨媒嬌。
春衣晚入青楊巷,
細馬初過皂莢橋。
相訪不辭千里遠,
西風好借木蘭橈。
中文譯文:
送丹陽劉太真
在長干道上,花瓣紛飛,朝陽初升,
我羨慕你年少時游覽的美景。
下箸時已經愛上了炙烤的鵝肉的美味,
不由得想起了鴨媒嬌的聲音。
春衣晚點,我進入了青楊巷,
輕盈的馬兒剛剛跨過皂莢橋。
我愿意千里遠行,來拜訪你,
借著西風,搭乘木蘭船,真是美好的風光。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詩人對丹陽劉太真的送別。長干道上的落花景象,使得詩人回憶起了劉太真年輕時所見過的美景,產生了羨慕之情。
詩中表達了對琴樂家鴨媒嬌的思念之情,下箸即畫面描述,用鵝炙來暗射鴨媒嬌的凄艷婉轉,表達了詩人對逝去之時光的依戀和緬懷。
接下來的兩句描述了詩人落日時分來到丹陽的情景,走進了青楊巷,騎著細馬越過皂莢橋。通過描繪這樣的畫面,詩人展示了詩人遠道而來,情景萬分的真摯之情。
最后兩句詩表達了詩人愿意千里遠行,借著西風搭乘木蘭船來拜訪劉太真。西風和木蘭橈的意象都象征著遠行,表達了詩人對友誼的珍視,并以送別的方式對劉太真表達了深深的祝福和思念。
詩意情感真摯,以深邃雋永的詩意和細膩的描寫,刻畫了詩人對友誼的思念和珍視之情,展示了友誼的力量和美好的情感。
“開籠不奈鴨媒嬌”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sòng dān yáng liú tài zhēn
送丹陽劉太真
cháng gàn dào shàng luò huā zhāo, xiàn ěr dāng nián shǎng shì ráo.
長干道上落花朝,羨爾當年賞事饒。
xià zhù yǐ lián é zhì měi,
下箸已憐鵝炙美,
kāi lóng bù nài yā méi jiāo.
開籠不奈鴨媒嬌。
chūn yī wǎn rù qīng yáng xiàng, xì mǎ chū guò zào jiá qiáo.
春衣晚入青楊巷,細馬初過皂莢橋。
xiāng fǎng bù cí qiān lǐ yuǎn, xī fēng hǎo jiè mù lán ráo.
相訪不辭千里遠,西風好借木蘭橈。
“開籠不奈鴨媒嬌”平仄韻腳
平仄:平平仄仄平平平
韻腳:(平韻) 下平二蕭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