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壁看霞到盡時”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石壁看霞到盡時”全詩
松門過水無重數,石壁看霞到盡時。
閑避鳥啼應作觀,忽聞人跡自留詩。
秦中河朔嘗游覽,莫恨此方行腳遲。
分類:
作者簡介(林逋)

林逋(967一1028)字君復,漢族,浙江大里黃賢村人(一說杭州錢塘)。幼時刻苦好學,通曉經史百家。書載性孤高自好,喜恬淡,勿趨榮利。長大后,曾漫游江淮間,后隱居杭州西湖,結廬孤山。常駕小舟遍游西湖諸寺廟,與高僧詩友相往還。每逢客至,叫門童子縱鶴放飛,林逋見鶴必棹舟歸來。作詩隨就隨棄,從不留存。1028年(天圣六年)卒。其侄林彰(朝散大夫)、林彬(盈州令)同至杭州,治喪盡禮。宋仁宗賜謚“和靖先生”。
《送文光師游天臺》林逋 翻譯、賞析和詩意
《送文光師游天臺》是宋代詩人林逋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天姥山深搖錫杖,
野芳春翠共葳蕤。
松門過水無重數,
石壁看霞到盡時。
閑避鳥啼應作觀,
忽聞人跡自留詩。
秦中河朔嘗游覽,
莫恨此方行腳遲。
詩意:
這首詩描繪了詩人送別文光師游天臺的情景。詩人描述了天姥山的景色,山深處搖動著僧人手中的錫杖,野花盛開,春天的翠綠色與花朵的繁茂交相輝映。詩人經過松門,穿過水流,數不清的次數,看著石壁上的霞光漸漸消失。他閑適地躲避著鳥兒的啼鳴,欣賞著這美景,突然聽到有人的足跡聲,于是他自然而然地留下了這首詩。詩人提到自己曾游覽過秦中和河朔地區,所以他告誡文光師不要因為旅途耽擱而感到遺憾。
賞析:
這首詩以簡潔而生動的語言描繪了天姥山的景色,展示了自然的美麗和寧靜。詩人通過描寫山深處搖動的錫杖、野花的繁茂和石壁上的霞光,將讀者帶入了一個寧靜而美好的環境中。詩人以自然景色為背景,表達了對友人的送別之情,同時也表達了對旅途的理解和寬容。詩人的心境在詩中得到了表達,讀者可以感受到他對自然的熱愛和對友人的祝福。整首詩以自然景色為線索,通過描寫細膩的細節,展示了詩人對自然的敏感和對友情的珍視。
“石壁看霞到盡時”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sòng wén guāng shī yóu tiān tāi
送文光師游天臺
tiān mǔ shān shēn yáo xī zhàng, yě fāng chūn cuì gòng wēi ruí.
天姥山深搖錫杖,野芳春翠共葳蕤。
sōng mén guò shuǐ wú chóng shù, shí bì kàn xiá dào jǐn shí.
松門過水無重數,石壁看霞到盡時。
xián bì niǎo tí yīng zuò guān, hū wén rén jī zì liú shī.
閑避鳥啼應作觀,忽聞人跡自留詩。
qín zhōng hé shuò cháng yóu lǎn, mò hèn cǐ fāng xíng jiǎo chí.
秦中河朔嘗游覽,莫恨此方行腳遲。
“石壁看霞到盡時”平仄韻腳
平仄:平仄仄平仄仄平
韻腳:(平韻) 上平四支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