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溜迸涼侵靜語”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新溜迸涼侵靜語”全詩
為驚野鳥巢間乳,懶過鄰僧竹里居。
新溜迸涼侵靜語,晚云浮潤上殘書。
何煩彊捉白團扇,一柄青松自有余。
分類:
作者簡介(林逋)

林逋(967一1028)字君復,漢族,浙江大里黃賢村人(一說杭州錢塘)。幼時刻苦好學,通曉經史百家。書載性孤高自好,喜恬淡,勿趨榮利。長大后,曾漫游江淮間,后隱居杭州西湖,結廬孤山。常駕小舟遍游西湖諸寺廟,與高僧詩友相往還。每逢客至,叫門童子縱鶴放飛,林逋見鶴必棹舟歸來。作詩隨就隨棄,從不留存。1028年(天圣六年)卒。其侄林彰(朝散大夫)、林彬(盈州令)同至杭州,治喪盡禮。宋仁宗賜謚“和靖先生”。
《西巖夏日》林逋 翻譯、賞析和詩意
《西巖夏日》是宋代詩人林逋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這首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蕙帳蕭閑掩弊廬,
子真巖石坐來初。
為驚野鳥巢間乳,
懶過鄰僧竹里居。
新溜迸涼侵靜語,
晚云浮潤上殘書。
何煩彊捉白團扇,
一柄青松自有余。
中文譯文:
蔓藤帳篷輕輕垂下,掩蓋著破舊的茅屋。
我坐在西巖石上,初次來到這里。
驚動了野鳥在巢中喂養幼鳥,
懶散地度過時光,與鄰近的僧人一起住在竹林里。
新溪水清涼地流淌,侵入寧靜的言語之中,
晚霞如云浮動,潤濕了殘留的書頁。
何必費力去抓住那白色的團扇,
一柄青松扇自有余裕。
詩意和賞析:
《西巖夏日》描繪了一個夏日的景象,以及詩人在這個環境中的感受和思考。詩中的蔓藤帳篷和破舊的茅屋,展現了一種樸素、寧靜的生活狀態。詩人坐在西巖石上,初次來到這里,感受到了大自然的美妙和寧靜。
詩中提到的野鳥在巢中喂養幼鳥,展示了自然界的和諧與生機。詩人與鄰近的僧人一起住在竹林里,表現了一種遠離塵囂、與自然相融的生活態度。
詩中描繪的新溪水清涼流淌,晚霞如云浮動,給人以清涼和美好的感覺。殘留的書頁上潤濕的晚霞,象征著詩人對過去的回憶和思考。
最后兩句表達了詩人的豁達心態。詩人認為,何必費力去追求那白色的團扇,因為他手中的一柄青松扇已經足夠。這里的青松扇可以理解為詩人內心的寧靜和滿足,他認為自己已經擁有了足夠的物質和精神財富。
整首詩以簡潔的語言描繪了自然景色和詩人的心境,表達了對寧靜生活的向往和對內心滿足的追求。通過對自然和人生的觀察,詩人傳達了一種淡泊、豁達的生活態度。
“新溜迸涼侵靜語”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xī yán xià rì
西巖夏日
huì zhàng xiāo xián yǎn bì lú, zǐ zhēn yán shí zuò lái chū.
蕙帳蕭閑掩弊廬,子真巖石坐來初。
wèi jīng yě niǎo cháo jiān rǔ, lǎn guò lín sēng zhú lǐ jū.
為驚野鳥巢間乳,懶過鄰僧竹里居。
xīn liū bèng liáng qīn jìng yǔ, wǎn yún fú rùn shàng cán shū.
新溜迸涼侵靜語,晚云浮潤上殘書。
hé fán jiàng zhuō bái tuán shàn, yī bǐng qīng sōng zì yǒu yú.
何煩彊捉白團扇,一柄青松自有余。
“新溜迸涼侵靜語”平仄韻腳
平仄:平平仄平平仄仄
韻腳:(仄韻) 上聲六語 (仄韻) 去聲六御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