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懷自不禁”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孤懷自不禁”全詩
微風引竹籟,斜月轉花陰。
靜賞應難極,孤懷自不禁。
蒼然小池上,煙露達青岑。
分類:
作者簡介(林逋)

林逋(967一1028)字君復,漢族,浙江大里黃賢村人(一說杭州錢塘)。幼時刻苦好學,通曉經史百家。書載性孤高自好,喜恬淡,勿趨榮利。長大后,曾漫游江淮間,后隱居杭州西湖,結廬孤山。常駕小舟遍游西湖諸寺廟,與高僧詩友相往還。每逢客至,叫門童子縱鶴放飛,林逋見鶴必棹舟歸來。作詩隨就隨棄,從不留存。1028年(天圣六年)卒。其侄林彰(朝散大夫)、林彬(盈州令)同至杭州,治喪盡禮。宋仁宗賜謚“和靖先生”。
《春夕閒詠》林逋 翻譯、賞析和詩意
《春夕閒詠》是宋代詩人林逋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這首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屐齒遍庭深,
時為擁鼻吟。
微風引竹籟,
斜月轉花陰。
靜賞應難極,
孤懷自不禁。
蒼然小池上,
煙露達青岑。
詩意:
這首詩詞描繪了一個春夜的景象。詩人穿著木屐,踏遍庭院的深處,感受著春天的氣息。他在微風中聽到竹葉的聲音,看到斜掛的月亮將花影倒映在地上。在這寧靜的環境中,他沉浸在賞月的樂趣中,但同時也感到內心的孤獨和思念之情。他站在小池塘旁,看到煙霧和露水彌漫在青山之間。
賞析:
這首詩詞通過描繪春夜的景象,表達了詩人內心的情感和思緒。詩人運用了豐富的意象和細膩的描寫,使讀者能夠感受到春夜的寧靜和美好。詩中的屐齒、擁鼻吟、微風、竹籟、斜月、花陰等形象,都展現了春夜的細微之處。詩人通過對自然景物的描繪,表達了自己內心的孤獨和思念之情。他站在小池塘旁,看到煙霧和露水彌漫在青山之間,這種景象進一步強化了他內心的孤獨感。整首詩詞以簡潔而精練的語言,展現了詩人對春夜的深情和對生活的思考。
總體而言,這首詩詞通過對春夜景象的描繪,以及對內心情感的表達,展現了詩人細膩的情感和對自然的感悟。讀者在閱讀這首詩詞時,可以感受到春夜的美好和詩人內心的思緒,同時也可以通過詩人的感悟,思考自己對生活和自然的感受。
“孤懷自不禁”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chūn xī xián yǒng
春夕閒詠
jī chǐ biàn tíng shēn, shí wéi yōng bí yín.
屐齒遍庭深,時為擁鼻吟。
wēi fēng yǐn zhú lài, xié yuè zhuǎn huā yīn.
微風引竹籟,斜月轉花陰。
jìng shǎng yīng nán jí, gū huái zì bù jīn.
靜賞應難極,孤懷自不禁。
cāng rán xiǎo chí shàng, yān lù dá qīng cén.
蒼然小池上,煙露達青岑。
“孤懷自不禁”平仄韻腳
平仄:平平仄仄平
韻腳:(平韻) 下平十二侵 (仄韻) 去聲二十七沁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