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遠登高塵眼開”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愛遠登高塵眼開”全詩
山川誰識龍蛇蟄,天地自迎風雨來。
柳放寒條秋已老,雁搖孤翼暮空回。
何人會得其中事,又被殘花落日催。
分類: 抒情
作者簡介(韓翃)

韓翃,唐代詩人。字君平,南陽(今河南南陽)人。是“大歷十才子”之一。天寶13年(754)考中進士,寶應年間在淄青節度使侯希逸幕府中任從事,后隨侯希逸回朝,閑居長安十年。建中年間,因作《寒食》詩被唐德宗所賞識,因而被提拔為中書舍人。韓翃詩筆法輕巧,寫景別致,在當時傳誦很廣。
《留題寧川香蓋寺壁》韓翃 翻譯、賞析和詩意
《留題寧川香蓋寺壁》是唐代詩人韓翃的作品。這首詩描繪了作者遠離塵囂,登上高山,欣賞自然景色的情景。作者在寧川香蓋寺的壁上題下了這首詩。
詩中表達了作者對自然的熱愛和對寺廟的喜愛之情。作者登上高山,遠離塵囂,眼前的景色讓他眼睛一亮。他為蕭寺上的經臺而感到憐愛,因為這里的山川景色是如此壯麗,但卻沒有人能夠真正理解這里的龍蛇蟄伏的景象。天地自然會迎接風雨的到來,而人們卻無法真正理解其中的奧妙。
詩中描繪了秋季的景色,柳樹的寒條已經老了,雁群搖動著孤翼回歸。這是秋天即將過去的象征。但是,沒有人能夠真正理解其中的奧妙,只能被殘花和落日所催促。
這首詩通過描繪自然景色,表達了作者對自然的熱愛和對人生的思考。作者觀察自然,感受自然的變化,從中尋找人生的真諦。詩中融入了對自然的贊美和對人生的思考,展現了詩人對大自然和人生的感悟和領悟。
中文譯文:
愛遠登高塵眼開,
為憐蕭寺上經臺。
山川誰識龍蛇蟄,
天地自迎風雨來。
柳放寒條秋已老,
雁搖孤翼暮空回。
何人會得其中事,
又被殘花落日催。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以自然景色為背景,表達了作者對自然的熱愛和對人生的思考。作者通過觀察自然景色,反思人生的意義和奧妙。詩中描繪了秋季的景色,柳樹的寒條已經老了,雁群搖動著孤翼回歸。這是秋天即將過去的象征。在這樣的自然背景下,作者思考人生的意義和價值。他認為山川景色是如此壯麗,但卻沒有人能夠真正理解其中的奧妙。人們只能被殘花和落日所催促,沒有人能夠真正理解其中的奧妙。這表達了作者對人生的思考,認為人們往往無法真正理解世界的奧妙,只能被外界的環境所驅使。整首詩以自然景色為背景,通過描繪自然景色,表達了作者對自然的熱愛和對人生的思考,展現了詩人對大自然和人生的感悟和領悟。
“愛遠登高塵眼開”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liú tí níng chuān xiāng gài sì bì
留題寧川香蓋寺壁
ài yuǎn dēng gāo chén yǎn kāi, wèi lián xiāo sì shàng jīng tái.
愛遠登高塵眼開,為憐蕭寺上經臺。
shān chuān shuí shí lóng shé zhé,
山川誰識龍蛇蟄,
tiān dì zì yíng fēng yǔ lái.
天地自迎風雨來。
liǔ fàng hán tiáo qiū yǐ lǎo, yàn yáo gū yì mù kōng huí.
柳放寒條秋已老,雁搖孤翼暮空回。
hé rén huì de qí zhōng shì, yòu bèi cán huā luò rì cuī.
何人會得其中事,又被殘花落日催。
“愛遠登高塵眼開”平仄韻腳
平仄:仄仄平平平仄平
韻腳:(平韻) 上平十灰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