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舍映楓林”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官舍映楓林”全詩
煙波連桂水,官舍映楓林。
云日楚天暮,沙汀白露深。
遙知訟堂里,佳政在鳴琴。
分類:
作者簡介(郎士元)
郎士元 唐代詩人。字君胄。中山(今河北定縣)人。生卒年不詳。天寶十五載(756)登進士第。安史之亂中,避難江南。寶應元年(762)補渭南尉,歷任拾遺、補闕、校書等職,官至郢州刺史。 郎士元與錢起齊名,世稱"錢郎"。他們詩名甚盛,當時有"前有沈宋,后有錢郎"(高仲武《中興間氣集》)之說。
《送長沙韋明府》郎士元 翻譯、賞析和詩意
《送長沙韋明府》
秋入長沙縣,蕭條旅宦心。
煙波連桂水,官舍映楓林。
云日楚天暮,沙汀白露深。
遙知訟堂里,佳政在鳴琴。
中文譯文:
秋天來到了長沙縣,我這漂泊在外的心情十分凄涼。
街頭的煙霧和湖面的波紋浸潤著濃郁的桂花香氣,官舍里的紅楓樹投下層層影子。
黃昏時透過云層和露珠,看到了楚國的天空和長沙的沙灘。
雖然我離政治的訟堂很遠,但我知道有人在那里在奏響琴音,開展美好的政治活動。
詩意:
唐朝詩人郎士元在這首詩里借助長沙的秋天、居住環境、自身處境和政治形勢,抒發了他的思鄉、寂寞與不安以及對政治的愿景和期待。詩人通過煙波桂花的描繪,刻畫出長沙獨具特色的地域氣息,表現了詩人感性生活的一面。詩中提到沙汀白露深,聯想到詩人旅途的勞頓以及對未來的擔憂。最后,詩人以“鳴琴”來比喻政治的清明和美好,寓意自己雖然身在外地,但是心系祖國,渴望有人在政治上做出更大的貢獻。
賞析:
詩人郎士元雖然身在外地,心中卻仍牽掛著祖國。他借助長沙這個地方的景象,表達了自己對政治的期待和想象。長沙獨有的桂花香氣和紅楓樹、沙灘都形成了特色的城市風貌,而詩人又以此體現自己的感性生活。整個詩篇之中,無論是景物描寫還是文學形式,都表達出對美好未來的向往。一方面,這是詩人對政治的愿景與期待,也是他對家鄉、祖國的深情眷念和對鄉土精神的尊崇。另一方面,這種朦朧、虛幻的幻想,也是詩人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尤其是人民的美好生活。這里的“佳政”既代表政治的清明和向上,又包含人民群眾普遍安康的幸福生活。故而,這首詩詞具有濃郁的詩意和美好的情感。
“官舍映楓林”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sòng cháng shā wéi míng fǔ
送長沙韋明府
qiū rù cháng shā xiàn, xiāo tiáo lǚ huàn xīn.
秋入長沙縣,蕭條旅宦心。
yān bō lián guì shuǐ, guān shě yìng fēng lín.
煙波連桂水,官舍映楓林。
yún rì chǔ tiān mù, shā tīng bái lù shēn.
云日楚天暮,沙汀白露深。
yáo zhī sòng táng lǐ, jiā zhèng zài míng qín.
遙知訟堂里,佳政在鳴琴。
“官舍映楓林”平仄韻腳
平仄:平仄仄平平
韻腳:(平韻) 下平十二侵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