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愁聽鼓鼙”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新愁聽鼓鼙”全詩
舊好尋君長,新愁聽鼓鼙。
河源飛鳥外,雪嶺大荒西。
漢壘今猶在,遙知路不迷。
分類:
作者簡介(郎士元)
郎士元 唐代詩人。字君胄。中山(今河北定縣)人。生卒年不詳。天寶十五載(756)登進士第。安史之亂中,避難江南。寶應元年(762)補渭南尉,歷任拾遺、補闕、校書等職,官至郢州刺史。 郎士元與錢起齊名,世稱"錢郎"。他們詩名甚盛,當時有"前有沈宋,后有錢郎"(高仲武《中興間氣集》)之說。
《送楊中丞和蕃》郎士元 翻譯、賞析和詩意
錦車登隴日,邊草正萋萋。
舊好尋君長,新愁聽鼓鼙。
河源飛鳥外,雪嶺大荒西。
漢壘今猶在,遙知路不迷。
中文譯文:
華美錦車登上隴山的日子,邊草正在蓬勃生長。
我所鐘愛的朋友,去尋找長久不見的舊時光;而我只能傾聽心中新生的憂愁。
河源那邊的飛鳥飛離,雪嶺那邊的荒蕪向西延伸。
漢朝的邊壘如今依舊存在,遠方的路途我卻無需迷失。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送別楊中丞和蕃的場景,表達了詩人對朋友離開的思念和對未知旅途的擔憂之情。錦車登隴山,邊草萋萋,給人一種華美和生機盎然的感覺,形容了離別時的悲愁與壯志。詩中的“舊好尋君長”,表達了詩人對過去美好時光的留戀和對朋友早日歸來的期盼。而“新愁聽鼓鼙”,則表達了詩人對朋友未來風險和困難的擔心。
詩中的“河源飛鳥外,雪嶺大荒西”,運用自然景觀來象征離別的遼闊和未知的未來。河源的飛鳥離開,象征著朋友即將遠離家鄉,展開新的征程。雪嶺的大荒向西延伸,則揭示了那邊是未知的境地。作者通過對自然景觀的描繪,增加了詩的深度和意蘊。
最后兩句“漢壘今猶在,遙知路不迷”,表達了詩人對朋友離開后,依然保持堅守和堅定的信念,對他的未來道路表示了信任和祝福。整首詩從自然景觀到人情關懷,再到精神寄托,反映了詩人對友情和壯志的表達,給人以思索和感慨。
“新愁聽鼓鼙”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sòng yáng zhōng chéng hé fān
送楊中丞和蕃
jǐn chē dēng lǒng rì, biān cǎo zhèng qī qī.
錦車登隴日,邊草正萋萋。
jiù hǎo xún jūn zhǎng, xīn chóu tīng gǔ pí.
舊好尋君長,新愁聽鼓鼙。
hé yuán fēi niǎo wài, xuě lǐng dà huāng xī.
河源飛鳥外,雪嶺大荒西。
hàn lěi jīn yóu zài, yáo zhī lù bù mí.
漢壘今猶在,遙知路不迷。
“新愁聽鼓鼙”平仄韻腳
平仄:平平平仄平
韻腳:(平韻) 上平八齊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