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適楚豈吾愿”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適楚豈吾愿”全詩
故人江樓月,永夜千里心。
葉落覺鄉夢,鳥啼驚越吟。
寥寥更何有,斷續空城砧。
作者簡介(郎士元)
郎士元 唐代詩人。字君胄。中山(今河北定縣)人。生卒年不詳。天寶十五載(756)登進士第。安史之亂中,避難江南。寶應元年(762)補渭南尉,歷任拾遺、補闕、校書等職,官至郢州刺史。 郎士元與錢起齊名,世稱"錢郎"。他們詩名甚盛,當時有"前有沈宋,后有錢郎"(高仲武《中興間氣集》)之說。
《宿杜判官江樓》郎士元 翻譯、賞析和詩意
中文譯文:
適合停留在楚地并非是我所愿,思念家鄉的心情越發深沉。在江樓上想起故友,明月照在永夜里,讓我的心隨之千里飛翔。落葉飄零覺得像鄉愁的夢,鳥兒的鳴叫驚起了我越國的吟唱。寂寥寥的感覺真是無法形容,斷續的聲音只回蕩在空城的砧杵之間。
詩意和賞析:
《宿杜判官江樓》是唐代詩人郎士元的作品,通過描繪在江樓上宿夜的情景,表達了作者對故鄉的思念和對逍遙生活的不滿。詩中通過描繪月光、落葉和鳥鳴等意象,展示了作者內心的孤寂和憂傷。
首先,詩中描述了作者逗留在楚地的不情愿和思念家鄉的深沉情感,表現出一種對故鄉的深深眷戀之情。作者對故友的懷念和欲歸之心在明月的照耀下愈發明顯,使得心靈得以千里相通,進一步增加了詩歌的情感力量。
其次,詩中通過落葉和鳥鳴的意象,傳達了作者對鄉愁的感受。落葉象征著時光的流逝和轉瞬即逝的歲月,而鳥兒的鳴叫則喚起了作者對越國的思念。這些意象的運用使得詩歌更具生動性和感染力,進一步勾起讀者對故鄉和離別的情感共鳴。
最后,詩中的“寥寥更何有,斷續空城砧”表達出空曠和寂寞的感覺。這句詩描繪了宿夜江樓上的寂靜,城中斷斷續續的砧音更加突出了這種寂寞和孤寂的感覺,形成了一種“人在江湖,身不由己”的無奈和壓抑情緒。
總之,詩歌以細膩的筆觸和凄美的意象,表達了作者對故鄉的思念和對逍遙生活的不滿,展示了作者內心的孤寂和憂傷之情,給人以深思和感慨。
“適楚豈吾愿”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sù dù pàn guān jiāng lóu
宿杜判官江樓
shì chǔ qǐ wú yuàn, sī guī qiū xiàng shēn.
適楚豈吾愿,思歸秋向深。
gù rén jiāng lóu yuè, yǒng yè qiān lǐ xīn.
故人江樓月,永夜千里心。
yè luò jué xiāng mèng, niǎo tí jīng yuè yín.
葉落覺鄉夢,鳥啼驚越吟。
liáo liáo gèng hé yǒu, duàn xù kōng chéng zhēn.
寥寥更何有,斷續空城砧。
“適楚豈吾愿”平仄韻腳
平仄:仄仄仄平仄
韻腳:(仄韻) 去聲十四愿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