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許離人去”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不許離人去”全詩
遠書欲附,細把郵簽數。
風雨江頭,不許離人去。
離人去。
斷腸歸路,秋草真娘墓。
分類: 點絳唇
作者簡介(朱彝尊)

朱彝尊(1629~1709),清代詩人、詞人、學者、藏書家。字錫鬯,號竹垞,又號驅芳,晚號小長蘆釣魚師,又號金風亭長。漢族,秀水(今浙江嘉興市)人。康熙十八年(1679)舉博學鴻詞科,除檢討。二十二年(1683)入直南書房。曾參加纂修《明史》。博通經史,詩與王士禎稱南北兩大宗。作詞風格清麗,為浙西詞派的創始者,與陳維崧并稱朱陳。精于金石文史,購藏古籍圖書不遺余力,為清初著名藏書家之一。
《點絳唇》朱彝尊 翻譯、賞析和詩意
《點絳唇·萬里將行》是清代朱彝尊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該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萬里將行,剪燈重伴西樓語。
遠書欲附,細把郵簽數。
風雨江頭,不許離人去。
離人去。
斷腸歸路,秋草真娘墓。
詩意:
這首詩詞描繪了一幅離別之情景。詩人即將踏上漫長的旅途,剪燈點亮西樓,與摯友留連至深夜,共話離別之辭。他想要寫一封遠書,細細數著郵簽上的字跡,希望借此表達心中的思念。然而,江頭上風雨交加,仿佛預示著離人的去意,詩人卻無法接受這樣的離別,他不愿意看到離人離去的場景。最后,他描述了離人離去后他所經歷的痛苦,稱其為"斷腸歸路",并提到了秋草覆蓋的真娘墓,暗示著他深深的哀傷和悲痛。
賞析:
《點絳唇·萬里將行》以簡潔凝練的語言表達了離別之情,情感真摯動人。通過描繪剪燈重伴西樓、郵簽細細數等細節,詩人巧妙地展現了離別前夕的溫馨與留戀。風雨江頭的景象形成了離別的隱喻,強調了詩人不愿意離人離去的內心愿望。最后的斷腸歸路和秋草真娘墓,更加深化了詩人的悲傷情緒,表達了他對離別的痛苦和無盡的思念之情。整首詩詞以簡短的句子和精練的語言,傳遞了深沉的情感和離別的哀愁,使人不禁感嘆離別之苦和人世間的無常。這首詩詞展現了詩人的情感世界和對離別的感慨,同時也憑借其精湛的藝術表達和意境構建,使讀者能夠產生共鳴,并引發對離別與生命的思考。
“不許離人去”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diǎn jiàng chún
點絳唇
wàn lǐ jiāng xíng, jiǎn dēng zhòng bàn xī lóu yǔ.
萬里將行,剪燈重伴西樓語。
yuǎn shū yù fù, xì bǎ yóu qiān shù.
遠書欲附,細把郵簽數。
fēng yǔ jiāng tóu, bù xǔ lí rén qù.
風雨江頭,不許離人去。
lí rén qù.
離人去。
duàn cháng guī lù, qiū cǎo zhēn niáng mù.
斷腸歸路,秋草真娘墓。
“不許離人去”平仄韻腳
平仄:仄仄平平仄
韻腳:(仄韻) 上聲六語 (仄韻) 去聲六御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