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身寧久全”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此身寧久全”全詩
相看猶不足,何況是長捐。
我鬢已多白,此身寧久全。
終當與同穴,未死淚漣漣。
分類:
作者簡介(梅堯臣)

梅堯臣(1002~1060)字圣俞,世稱宛陵先生,北宋著名現實主義詩人。漢族,宣州宣城(今屬安徽)人。宣城古稱宛陵,世稱宛陵先生。初試不第,以蔭補河南主簿。50歲后,于皇祐三年(1051)始得宋仁宗召試,賜同進士出身,為太常博士。以歐陽修薦,為國子監直講,累遷尚書都官員外郎,故世稱“梅直講”、“梅都官”。曾參與編撰《新唐書》,并為《孫子兵法》作注,所注為孫子十家著(或十一家著)之一。有《宛陵先生集》60卷,有《四部叢刊》影明刊本等。詞存二首。
《悼亡三首》梅堯臣 翻譯、賞析和詩意
《悼亡三首》是宋代詩人梅堯臣創作的一首詩詞。這首詩詞表達了作者對已逝愛人的深深思念和悼念之情。以下是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詩詞的中文譯文:
結發為夫婦,於今十七年。
相看猶不足,何況是長捐。
我鬢已多白,此身寧久全。
終當與同穴,未死淚漣漣。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詞以悼念已故的妻子為主題,表達了作者對逝去愛人的哀思和思念之情。
首句"結發為夫婦,於今十七年"描繪了作者與妻子結發為夫婦的情景,并提及他們已經相伴十七年了。這句話中透露出夫妻之間深厚的感情和長久的相伴之意。
接下來的"相看猶不足,何況是長捐"表達了作者對夫妻之間相互欣賞和珍惜的情感。即使在他們相互注視的日子里,作者仍然感到不夠滿足,更不用說現在妻子已經永遠離開了。
"我鬢已多白,此身寧久全"這兩句表達了作者年華老去、悲傷和身心疲憊的感受。作者的鬢發已經斑白,他的身體也不能永遠健康,這是時間無情流逝的標志。
最后一句"終當與同穴,未死淚漣漣"表達了作者對與妻子在死后相聚的渴望和無盡的悲傷。作者深信,最終他們會葬身于同一個墳墓,而他現在的悲痛之淚將會在他們相聚之時涌動而出。
整首詩詞以簡潔而深情的語言表達了作者對已故妻子的思念之情。通過描繪夫妻之間長久相伴的情景、表達對逝去愛人的珍視和悲痛,以及對未來與妻子相聚的期望,詩詞傳達了作者內心深處的哀思和對永恒愛情的追求。
“此身寧久全”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dào wáng sān shǒu
悼亡三首
jié fà wèi fū fù, yú jīn shí qī nián.
結發為夫婦,於今十七年。
xiāng kàn yóu bù zú, hé kuàng shì zhǎng juān.
相看猶不足,何況是長捐。
wǒ bìn yǐ duō bái, cǐ shēn níng jiǔ quán.
我鬢已多白,此身寧久全。
zhōng dāng yǔ tóng xué, wèi sǐ lèi lián lián.
終當與同穴,未死淚漣漣。
“此身寧久全”平仄韻腳
平仄:仄平平仄平
韻腳:(平韻) 下平一先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