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卻甸諸父老”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卻甸諸父老”全詩
八千提楚卒,百二破秦關。
陔下圍歌合,江頭匹馬還。
卻甸諸父老,相見亦何顏。
分類:
作者簡介(梅堯臣)

梅堯臣(1002~1060)字圣俞,世稱宛陵先生,北宋著名現實主義詩人。漢族,宣州宣城(今屬安徽)人。宣城古稱宛陵,世稱宛陵先生。初試不第,以蔭補河南主簿。50歲后,于皇祐三年(1051)始得宋仁宗召試,賜同進士出身,為太常博士。以歐陽修薦,為國子監直講,累遷尚書都官員外郎,故世稱“梅直講”、“梅都官”。曾參與編撰《新唐書》,并為《孫子兵法》作注,所注為孫子十家著(或十一家著)之一。有《宛陵先生集》60卷,有《四部叢刊》影明刊本等。詞存二首。
《宣州雜詩二十首》梅堯臣 翻譯、賞析和詩意
《宣州雜詩二十首》是宋代梅堯臣創作的一首詩詞。這首詩描繪了歷史上項羽經過宣州的壯麗場景,表達了力量與豪情的主題。
詩詞的中文譯文如下:
項籍路由此,力豪聞拔山。
八千提楚卒,百二破秦關。
陔下圍歌合,江頭匹馬還。
卻甸諸父老,相見亦何顏。
這首詩詞通過項羽的行軍路線,描述了他的英勇和力量。項羽是楚漢相爭中的一位豪杰,他所率領的八千楚軍,在百二個秦關中取得了重大勝利。
詩詞中提到的“陔下圍歌合”是指項羽在陔縣的宴會上,與部下們一同歡歌慶賀。而“江頭匹馬還”則描繪了項羽凱旋歸來時,孤身一人騎著馬在江邊的壯麗景象。
最后兩句詩詞表達了詩人對于項羽凱旋歸來后與家鄉老人相見的思考。這句話意味著雖然凱旋歸來,但是他與家鄉的老人們相見時,彼此心中都有些許難以言表的情感。
整首詩詞以宣州為背景,通過描寫項羽的壯麗場景和豪情,表達了力量與英勇的主題。詩人通過這首詩詞,展現了歷史人物的形象和情感,同時也抒發了對豪杰英勇事跡的敬佩之情。
“卻甸諸父老”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xuān zhōu zá shī èr shí shǒu
宣州雜詩二十首
xiàng jí lù yóu cǐ, lì háo wén bá shān.
項籍路由此,力豪聞拔山。
bā qiān tí chǔ zú, bǎi èr pò qín guān.
八千提楚卒,百二破秦關。
gāi xià wéi gē hé, jiāng tóu pǐ mǎ hái.
陔下圍歌合,江頭匹馬還。
què diān zhū fù lǎo, xiāng jiàn yì hé yán.
卻甸諸父老,相見亦何顏。
“卻甸諸父老”平仄韻腳
平仄:仄平平仄仄
韻腳:(仄韻) 上聲十九皓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