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林聽竹雞”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穿林聽竹雞”全詩
裘單懷後侶,風急過前溪。
近寺聞魚鼓,穿林聽竹雞。
田家舂正急,炊飯待鋤犁。
分類:
作者簡介(梅堯臣)

梅堯臣(1002~1060)字圣俞,世稱宛陵先生,北宋著名現實主義詩人。漢族,宣州宣城(今屬安徽)人。宣城古稱宛陵,世稱宛陵先生。初試不第,以蔭補河南主簿。50歲后,于皇祐三年(1051)始得宋仁宗召試,賜同進士出身,為太常博士。以歐陽修薦,為國子監直講,累遷尚書都官員外郎,故世稱“梅直講”、“梅都官”。曾參與編撰《新唐書》,并為《孫子兵法》作注,所注為孫子十家著(或十一家著)之一。有《宛陵先生集》60卷,有《四部叢刊》影明刊本等。詞存二首。
《宣州雜詩二十首》梅堯臣 翻譯、賞析和詩意
《宣州雜詩二十首》是宋代梅堯臣所作的一首詩詞。這首詩通過細膩的描寫和生動的意象,展現了春天雨水的細膩和自然景色的變幻。
詩詞的中文譯文如下:
細雨春岡滑,
無因駐馬蹄。
裘單懷后侶,
風急過前溪。
近寺聞魚鼓,
穿林聽竹雞。
田家舂正急,
炊飯待鋤犁。
這首詩詞充滿了自然景色和人情風物的描繪。詩人以細膩的雨水描繪春天的氣息,展示了春雨滋潤大地的景象。無法停留的馬蹄踏過岡頭,給人一種行進中的感覺,無法停留也表達了詩人對于時光流轉的感慨。
詩中提到裘單懷后侶,意味著孤獨寂寞。風吹過前溪,迅疾而過,形容風勢很大,也暗示了人生的匆匆與無常。接著,詩人提到了近寺聞魚鼓,穿林聽竹雞,描繪了山林中的景色和寺廟中的宗教氛圍,給人以寧靜和祥和的感受。
最后兩句描寫了田家的忙碌景象,舂米和炊飯需要急迫地完成,等待著鋤犁的到來,表現了農民的辛勤勞作和對美好生活的期盼。
整首詩詞通過生動的描寫和細膩的意象,展現了春天的細雨和自然景色的變幻,同時也融入了人情風物和生活瑣事,表達了對時光流轉和生活繁忙的思考和感慨。這首詩詞通過細膩的描寫和精準的語言,使讀者能夠感受到作者對自然與人生的深刻體悟,給人以意境獨特、情感真摯的藝術享受。
“穿林聽竹雞”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xuān zhōu zá shī èr shí shǒu
宣州雜詩二十首
xì yǔ chūn gāng huá, wú yīn zhù mǎ tí.
細雨春岡滑,無因駐馬蹄。
qiú dān huái hòu lǚ, fēng jí guò qián xī.
裘單懷後侶,風急過前溪。
jìn sì wén yú gǔ, chuān lín tīng zhú jī.
近寺聞魚鼓,穿林聽竹雞。
tián jiā chōng zhèng jí, chuī fàn dài chú lí.
田家舂正急,炊飯待鋤犁。
“穿林聽竹雞”平仄韻腳
平仄:平平平平平
韻腳:(平韻) 上平八齊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