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遙窺隔葉梅”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遙窺隔葉梅”全詩
庭花昏自斂,野蝶晝還來。
謾數過籬筍,遙窺隔葉梅。
唯愁車馬入,門外起塵埃。
分類:
作者簡介(梅堯臣)

梅堯臣(1002~1060)字圣俞,世稱宛陵先生,北宋著名現實主義詩人。漢族,宣州宣城(今屬安徽)人。宣城古稱宛陵,世稱宛陵先生。初試不第,以蔭補河南主簿。50歲后,于皇祐三年(1051)始得宋仁宗召試,賜同進士出身,為太常博士。以歐陽修薦,為國子監直講,累遷尚書都官員外郎,故世稱“梅直講”、“梅都官”。曾參與編撰《新唐書》,并為《孫子兵法》作注,所注為孫子十家著(或十一家著)之一。有《宛陵先生集》60卷,有《四部叢刊》影明刊本等。詞存二首。
《閑居》梅堯臣 翻譯、賞析和詩意
《閑居》是宋代梅堯臣的一首詩詞。以下是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讀易忘饑倦,
東窗盡日開。
庭花昏自斂,
野蝶晝還來。
謾數過籬筍,
遙窺隔葉梅。
唯愁車馬入,
門外起塵埃。
詩意:
這首詩詞描繪了詩人梅堯臣的閑居生活。他讀書時常忘記饑餓和疲倦,從早到晚東窗敞開著。院中的花朵在黃昏時自行合攏,野蝶在白晝仍然飛舞。他無意地數著籬筍的莖數,遠遠望見隔著葉子的梅花。唯一令他憂慮的是車馬的進出,門外升起塵埃。
賞析:
這首詩詞通過簡潔而深入的描寫,展示了梅堯臣淡泊寧靜的閑居生活。詩人以一種平和的心態觀察周圍的景物,讀書時忘記了饑餓和疲倦,體現了學識的魅力和對知識的追求。東窗盡日開,顯示了詩人喜歡享受自然光線的溫暖和明亮。庭院中的花朵在黃昏時自然閉合,野蝶在白晝中仍然飛舞,形成了鮮明的對比,表達了自然界中的恬靜與活躍之間的和諧。詩人遠遠地觀察著籬筍和梅花,展現了他對細節的關注和對自然之美的贊嘆。然而,他唯一的憂慮是車馬的進出,門外升起的塵埃,這暗示著現實生活中的喧囂和煩擾。整首詩詞以平和、淡泊的心態,表達了詩人對自然與人生的思考和感悟,使人感受到一種寧靜與安詳的氛圍。
“遙窺隔葉梅”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xián jū
閑居
dú yì wàng jī juàn, dōng chuāng jǐn rì kāi.
讀易忘饑倦,東窗盡日開。
tíng huā hūn zì liǎn, yě dié zhòu hái lái.
庭花昏自斂,野蝶晝還來。
mán shù guò lí sǔn, yáo kuī gé yè méi.
謾數過籬筍,遙窺隔葉梅。
wéi chóu chē mǎ rù, mén wài qǐ chén āi.
唯愁車馬入,門外起塵埃。
“遙窺隔葉梅”平仄韻腳
平仄:平平平仄平
韻腳:(平韻) 上平十灰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