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舊俗驗方訛”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舊俗驗方訛”全詩
巧意世爭乞,神光誰見過。
隔年期已拙,舊俗驗方訛。
五色金盤果,蜘蛛浪作窠。
分類:
作者簡介(梅堯臣)

梅堯臣(1002~1060)字圣俞,世稱宛陵先生,北宋著名現實主義詩人。漢族,宣州宣城(今屬安徽)人。宣城古稱宛陵,世稱宛陵先生。初試不第,以蔭補河南主簿。50歲后,于皇祐三年(1051)始得宋仁宗召試,賜同進士出身,為太常博士。以歐陽修薦,為國子監直講,累遷尚書都官員外郎,故世稱“梅直講”、“梅都官”。曾參與編撰《新唐書》,并為《孫子兵法》作注,所注為孫子十家著(或十一家著)之一。有《宛陵先生集》60卷,有《四部叢刊》影明刊本等。詞存二首。
《七夕》梅堯臣 翻譯、賞析和詩意
詩詞:《七夕》
朝代:宋代
作者:梅堯臣
中文譯文:
古來傳織女,七夕渡明河。
巧意世爭乞,神光誰見過。
隔年期已拙,舊俗驗方訛。
五色金盤果,蜘蛛浪作窠。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是宋代梅堯臣創作的《七夕》。詩人通過描繪七夕節的場景,抒發了對古代傳說中的織女和牛郎的思念之情,同時也反映了現實生活中的矛盾和變遷。
詩中提到了傳說中的織女,她是古代的神仙女子,與牛郎相愛,每年七夕時都要渡過一條明河,與牛郎相會。這象征了愛情的堅貞和相聚的期盼。
然而,詩中也透露出現實生活中的掙扎和矛盾。詩句“巧意世爭乞,神光誰見過”表達了人們對美好愛情的追求與現實社會的冷漠和嘲諷之間的對比。詩人感嘆巧妙的心思和努力,卻難以在現實中得到認可和理解。同時,詩句“隔年期已拙,舊俗驗方訛”則暗示了傳統習俗的束縛和對愛情的考驗,使得兩情相悅的牛郎織女無法長久相守。
最后兩句“五色金盤果,蜘蛛浪作窠”則展示了悲劇的結局。詩中的五色金盤果象征著美好的愛情和幸福,但蜘蛛卻將其作為自己的巢穴。這暗示了美好的事物往往被現實的困境所破壞,愛情也常常受到外界的干擾和破壞。
總體來說,這首詩通過描繪七夕傳說和現實生活的對比,表達了對愛情的向往和對現實冷漠的不滿,同時也反映了愛情的脆弱和受到社會因素的影響。詩人以簡潔而深刻的語言,將復雜的情感和思考娓娓道來,給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舊俗驗方訛”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qī xī
七夕
gǔ lái chuán zhī nǚ, qī xī dù míng hé.
古來傳織女,七夕渡明河。
qiǎo yì shì zhēng qǐ, shén guāng shuí jiàn guò.
巧意世爭乞,神光誰見過。
gé nián qī yǐ zhuō, jiù sú yàn fāng é.
隔年期已拙,舊俗驗方訛。
wǔ sè jīn pán guǒ, zhī zhū làng zuò kē.
五色金盤果,蜘蛛浪作窠。
“舊俗驗方訛”平仄韻腳
平仄:仄平仄平平
韻腳:(平韻) 下平五歌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