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荒水浸籬根”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荒水浸籬根”全詩
魚網掛繞籬,野船籬外人。
分類:
作者簡介(梅堯臣)

梅堯臣(1002~1060)字圣俞,世稱宛陵先生,北宋著名現實主義詩人。漢族,宣州宣城(今屬安徽)人。宣城古稱宛陵,世稱宛陵先生。初試不第,以蔭補河南主簿。50歲后,于皇祐三年(1051)始得宋仁宗召試,賜同進士出身,為太常博士。以歐陽修薦,為國子監直講,累遷尚書都官員外郎,故世稱“梅直講”、“梅都官”。曾參與編撰《新唐書》,并為《孫子兵法》作注,所注為孫子十家著(或十一家著)之一。有《宛陵先生集》60卷,有《四部叢刊》影明刊本等。詞存二首。
《雜詩絕句十七首》梅堯臣 翻譯、賞析和詩意
《雜詩絕句十七首》是宋代詩人梅堯臣的作品。以下是這首詩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荒水浸籬根,
籬上蜻蜓立。
魚網掛繞籬,
野船籬外人。
詩詞的中文譯文:
荒水漲到籬笆底部,
籬笆上有只蜻蜓棲息。
漁網被掛在籬笆上,
籬笆外有個在船上的人。
詩意:
這首詩通過描繪一處農村景象,表達了作者對自然環境和人類生活的觀察與思考。荒水浸潤了籬笆的根部,顯示出水勢洶涌的景象,同時也暗示著自然環境的變遷和不可預測性。籬笆上的蜻蜓靜靜地棲息著,展現了它們作為自然界的一部分的平靜與和諧。詩中還描繪了漁網被掛在籬笆上,暗示著人類與自然的互動,人們在自然中捕撈食物。最后一句描述了籬笆外的一個人坐在野船上,觀察著這一切。
賞析:
這首詩以簡潔明了的語言勾勒出了一個自然景觀,通過對細節的描寫,展示了自然環境和人類生活的和諧共存。荒水浸潤籬笆根部的描繪,使讀者感受到大自然的力量和變化,而蜻蜓棲息在籬笆上,展示了自然界的平靜和安寧。漁網掛在籬笆上,揭示了人類對自然資源的利用和依賴。最后,籬笆外的一個人坐在野船上,象征了人類對自然景觀的欣賞和思考。整首詩通過簡短而生動的形象描寫,以及對人與自然關系的思考,傳達了作者對自然與人類共存的感悟,引發讀者對自然環境和人類生活的思考。
“荒水浸籬根”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zá shī jué jù shí qī shǒu
雜詩絕句十七首
huāng shuǐ jìn lí gēn, lí shàng qīng tíng lì.
荒水浸籬根,籬上蜻蜓立。
yú wǎng guà rào lí, yě chuán lí wài rén.
魚網掛繞籬,野船籬外人。
“荒水浸籬根”平仄韻腳
平仄:平仄仄平平
韻腳:(平韻) 上平十三元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