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浪頭撥船女”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浪頭撥船女”全詩
浪頭撥船女,刺手終不嫌。
分類:
作者簡介(梅堯臣)

梅堯臣(1002~1060)字圣俞,世稱宛陵先生,北宋著名現實主義詩人。漢族,宣州宣城(今屬安徽)人。宣城古稱宛陵,世稱宛陵先生。初試不第,以蔭補河南主簿。50歲后,于皇祐三年(1051)始得宋仁宗召試,賜同進士出身,為太常博士。以歐陽修薦,為國子監直講,累遷尚書都官員外郎,故世稱“梅直講”、“梅都官”。曾參與編撰《新唐書》,并為《孫子兵法》作注,所注為孫子十家著(或十一家著)之一。有《宛陵先生集》60卷,有《四部叢刊》影明刊本等。詞存二首。
《雜詩絕句十七首》梅堯臣 翻譯、賞析和詩意
雜詩絕句十七首是宋代梅堯臣創作的一組詩詞,以下是我為您提供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青青老鏡葉,下有繁實尖。
這句詩通過描繪鏡葉的形態和特點,表達了歲月的流轉和變遷。鏡葉是指古代使用的鏡子上的葉狀紋飾,它們隨著時間的推移逐漸變老,變得青苔斑駁。"繁實尖"則形象地描述了鏡葉下方的果實,形狀尖銳且繁多。
浪頭撥船女,刺手終不嫌。
這兩句詩將注意力轉移到一個劃船的女子身上。詩人描繪了她在波濤洶涌的海面上努力劃船,但盡管手被浪花所刺傷,她仍然堅持前行,毫不畏懼。這表達了女子的堅韌和勇氣,同時也蘊含著對于堅持不懈精神的贊美。
詩意和賞析:
這組詩詞通過細膩的描繪展示了兩個截然不同的場景,卻在意境上產生了共鳴。第一句詩以鏡葉為象征,表達了歲月無情,事物皆有終老的一天。第二句詩則以撥船女為形象,強調了堅韌不拔、勇往直前的精神。詩詞所蘊含的意境是一種對于時間流逝和人生坎坷的反思,同時也表達了對于積極向上、勇敢面對困難的態度的贊美。
在賞析這組詩詞時,我們可以感受到詩人通過簡潔而精確的語言,刻畫出了富有生活氣息的場景和形象。鏡葉和撥船女這兩個形象在詩中對應,通過對比襯托,增強了詩意的深度和內涵。詩人通過細膩的描寫和對比的手法,使詩詞中蘊含的情感和思考更加豐富和深遠。
這組詩詞以其獨特的意象和對生活的觸動,讓人產生共鳴和思索。它們呈現了時間流逝和人生坎坷的真實性,同時也傳達了積極向上和堅韌不拔的精神追求。這些詩句在描繪細節的同時,通過意象的運用引發讀者的思考,使人思索時間、人生和堅持的意義。
“浪頭撥船女”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zá shī jué jù shí qī shǒu
雜詩絕句十七首
qīng qīng lǎo jìng yè, xià yǒu fán shí jiān.
青青老鏡葉,下有繁實尖。
làng tou bō chuán nǚ, cì shǒu zhōng bù xián.
浪頭撥船女,刺手終不嫌。
“浪頭撥船女”平仄韻腳
平仄:仄平平仄
韻腳:(仄韻) 上聲六語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