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朝田事畢”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今朝田事畢”全詩
拊頸望飛鳥,負暄話余年。
自從備丁壯,及此常苦煎。
卒歲豈堪念,鶉衣著更穿。
分類:
作者簡介(梅堯臣)

梅堯臣(1002~1060)字圣俞,世稱宛陵先生,北宋著名現實主義詩人。漢族,宣州宣城(今屬安徽)人。宣城古稱宛陵,世稱宛陵先生。初試不第,以蔭補河南主簿。50歲后,于皇祐三年(1051)始得宋仁宗召試,賜同進士出身,為太常博士。以歐陽修薦,為國子監直講,累遷尚書都官員外郎,故世稱“梅直講”、“梅都官”。曾參與編撰《新唐書》,并為《孫子兵法》作注,所注為孫子十家著(或十一家著)之一。有《宛陵先生集》60卷,有《四部叢刊》影明刊本等。詞存二首。
《田家四時》梅堯臣 翻譯、賞析和詩意
《田家四時》是一首宋代梅堯臣創作的詩詞。以下是對該詩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詩詞中文譯文:
今朝田事畢,野老立門前。
拊頸望飛鳥,負暄話余年。
自從備丁壯,及此常苦煎。
卒歲豈堪念,鶉衣著更穿。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以田園為背景,表達了農民在四季更替中的辛勤勞作和對歲月流轉的感慨。
詩的開頭,描繪了農事已經完成的景象,田地的事務已經處理完畢,一個年邁的農民站在家門前。這里的"野老"指代農村中的老人,他們與大自然緊密相連,經歷了歲月的洗禮。
接著,詩人以第一人稱表達了自己的情感。他拍打著自己的脖頸,仰望著飛翔的鳥兒,表達了對自由和遠方的向往。通過這一形象描寫,詩人抒發了自己對農事勞作的疲憊和對自然的渴望,同時也反映出他內心深處對生活的思考。
隨后,詩人談及了備丁壯(指備齊了能干活的人),以及在這個階段他所經歷的苦煎。這里的"備丁壯"可能指的是農村家庭在農忙季節里準備好勞動力的狀態,而"苦煎"則指農忙帶來的辛勞與困擾。詩人通過這種描寫,展現了農民在農忙季節里的辛苦和不易,以及對現實生活的思考和感慨。
最后兩句詩意味深長,詩人以"卒歲豈堪念,鶉衣著更穿"來總結自己的感受。"卒歲"意指一年接著一年,歲月匆匆流逝,令人難以忍受。"鶉衣著更穿"則指農民過著貧困樸素的生活,衣物破舊,卻不得不穿上。這里的"鶉衣"指的是簡陋的衣物,暗示了農民貧困的現狀。通過這樣的描寫,詩人傳達了對農民生活艱辛的理解和同情。
整首詩詞以簡練的語言,描繪了農民的辛勤勞作和他們在困苦中對自然、對生活的思考。通過對四時農事的描寫,詩人表達了對歲月流轉的感慨和對農民生活的關注。這首詩詞以其深刻的情感和樸實的描寫,展現了宋代田園詩的特點,具有較高的藝術價值。
“今朝田事畢”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tián jiā sì shí
田家四時
jīn zhāo tián shì bì, yě lǎo lì mén qián.
今朝田事畢,野老立門前。
fǔ jǐng wàng fēi niǎo, fù xuān huà yú nián.
拊頸望飛鳥,負暄話余年。
zì cóng bèi dīng zhuàng, jí cǐ cháng kǔ jiān.
自從備丁壯,及此常苦煎。
zú suì qǐ kān niàn, chún yī zhe gèng chuān.
卒歲豈堪念,鶉衣著更穿。
“今朝田事畢”平仄韻腳
平仄:平平平仄仄
韻腳:(仄韻) 入聲四質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