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衣裛草露”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明衣裛草露”全詩
明衣裛草露,素士挽桐棺。
行哭賓徒盛,觀儀里巷殫。
空余舊編在,千載莫能刊。
分類:
作者簡介(梅堯臣)

梅堯臣(1002~1060)字圣俞,世稱宛陵先生,北宋著名現實主義詩人。漢族,宣州宣城(今屬安徽)人。宣城古稱宛陵,世稱宛陵先生。初試不第,以蔭補河南主簿。50歲后,于皇祐三年(1051)始得宋仁宗召試,賜同進士出身,為太常博士。以歐陽修薦,為國子監直講,累遷尚書都官員外郎,故世稱“梅直講”、“梅都官”。曾參與編撰《新唐書》,并為《孫子兵法》作注,所注為孫子十家著(或十一家著)之一。有《宛陵先生集》60卷,有《四部叢刊》影明刊本等。詞存二首。
《王侍講原叔挽詞三首》梅堯臣 翻譯、賞析和詩意
《王侍講原叔挽詞三首》是一首宋代的詩詞,作者是梅堯臣。以下是該詩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丹旐秋風急,
紅旗在秋風中迅猛地飄揚,
清笳曉月寒。
悲傷的笛聲在寒冷的月光下回蕩。
明衣裛草露,
穿著明亮的服飾,披露出青草上的露水,
素士挽桐棺。
素衣的士人們抬著橫臥的棺材。
行哭賓徒盛,
葬禮隨行的賓客和門徒們眾多,
觀儀里巷殫。
前來觀看葬禮的人們填滿了街巷。
空余舊編在,
這些內容留存在傳世的文獻中,
千載莫能刊。
千年過去了,卻無法刊印新的版本。
這首詩詞表達了對王侍講原叔的哀悼之情。詩中描繪了葬禮的場景,秋風急促,紅旗飄揚,象征著喪事的嚴肅和悲痛。清晨的月光下,悲傷的笛聲回蕩,增添了凄涼的氛圍。詩中描述了素衣的士人們抬著桐木棺材,葬禮的規模盛大,許多人前來送別,表達了人們對原叔的敬仰和懷念之情。最后兩句表達了這首詩詞的價值,雖然千年過去了,但這些內容仍然留存在古代文獻中,無法被抹去,體現了原叔在歷史上的重要地位和影響力。
整首詩詞以凄涼的氛圍、簡練的語言和生動的描寫展現了原叔葬禮的場景,抒發了作者對原叔的哀思和對他在歷史上的重要地位的贊頌。同時,通過對葬禮場景的描繪,也反映了宋代社會對士人的尊重和對傳統禮儀的重視。
“明衣裛草露”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wáng shì jiǎng yuán shū wǎn cí sān shǒu
王侍講原叔挽詞三首
dān zhào qiū fēng jí, qīng jiā xiǎo yuè hán.
丹旐秋風急,清笳曉月寒。
míng yī yì cǎo lù, sù shì wǎn tóng guān.
明衣裛草露,素士挽桐棺。
xíng kū bīn tú shèng, guān yí lǐ xiàng dān.
行哭賓徒盛,觀儀里巷殫。
kòng yú jiù biān zài, qiān zǎi mò néng kān.
空余舊編在,千載莫能刊。
“明衣裛草露”平仄韻腳
平仄:平平仄仄仄
韻腳:(仄韻) 去聲七遇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