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琥珀為留形”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琥珀為留形”全詩
蟭螟許巢睫,琥珀為留形。
夜色遍容蔽,雷音亦感聽。
猶矜負山力,血食也沾醒。
分類:
作者簡介(梅堯臣)

梅堯臣(1002~1060)字圣俞,世稱宛陵先生,北宋著名現實主義詩人。漢族,宣州宣城(今屬安徽)人。宣城古稱宛陵,世稱宛陵先生。初試不第,以蔭補河南主簿。50歲后,于皇祐三年(1051)始得宋仁宗召試,賜同進士出身,為太常博士。以歐陽修薦,為國子監直講,累遷尚書都官員外郎,故世稱“梅直講”、“梅都官”。曾參與編撰《新唐書》,并為《孫子兵法》作注,所注為孫子十家著(或十一家著)之一。有《宛陵先生集》60卷,有《四部叢刊》影明刊本等。詞存二首。
《蚊》梅堯臣 翻譯、賞析和詩意
詩詞:《蚊》
朝代:宋代
作者:梅堯臣
向晚化污積,
群飛來戶庭。
蟭螟許巢睫,
琥珀為留形。
夜色遍容蔽,
雷音亦感聽。
猶矜負山力,
血食也沾醒。
中文譯文:
傍晚時分,蚊蟲聚集在屋子里。
它們像群飛的飛蛾一樣來到門庭。
蚊子筑巢在睫毛上,
它們的身體留下琥珀般的痕跡。
黑夜將一切籠罩,
雷聲也能觸動它們的感官。
它們自豪地承擔著山的力量,
以吸食血液來喚醒自己。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以蚊子為主題,通過描繪蚊子的行為和特征,抒發了一種微妙的情感和意境。
首先,詩中的蚊子是在傍晚時分活動的,這給人一種寧靜和落寞的感覺。蚊子作為一種微小的生物,卻能在黃昏時分化污積、群飛而來,展現出它們的生命力和活躍度。
詩人用"蟭螟許巢睫,琥珀為留形"來形容蚊子筑巢在睫毛上,并留下了琥珀般的痕跡。這種描寫將蚊子的行為與珍貴的琥珀相聯系,賦予了蚊子一種珍貴和獨特的意義。
接著,詩人描述了夜色的籠罩和雷聲的感動,給人一種神秘和渾厚的感覺。蚊子在黑夜中活動,仿佛與黑暗融為一體,而雷聲的震動也能觸動它們的感官,顯示出詩人對自然界的細膩觀察和感受。
最后兩句"猶矜負山力,血食也沾醒"表達了蚊子的自豪和毅力。蚊子以吸食血液來維持生命,仿佛在承擔著山的力量,堅持自己的存在和生存。這種自豪和頑強的精神也可以看作是詩人對生命力量的贊頌和歌頌。
這首詩以簡潔而生動的語言描繪了蚊子的形象和行為,通過細膩的描寫和象征的意象,傳遞了一種微小生命的堅韌和頑強。整首詩給人以思考和共鳴,引發對生命的思考和關注。
“琥珀為留形”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wén
蚊
xiàng wǎn huà wū jī, qún fēi lái hù tíng.
向晚化污積,群飛來戶庭。
jiāo míng xǔ cháo jié, hǔ pò wèi liú xíng.
蟭螟許巢睫,琥珀為留形。
yè sè biàn róng bì, léi yīn yì gǎn tīng.
夜色遍容蔽,雷音亦感聽。
yóu jīn fù shān lì, xuè shí yě zhān xǐng.
猶矜負山力,血食也沾醒。
“琥珀為留形”平仄韻腳
平仄:仄仄仄平平
韻腳:(平韻) 下平九青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