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蟬聲亦自哀”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蟬聲亦自哀”全詩
素車新隴去,白馬舊賓來。
薤上朝陽露,池中歲劫灰。
短長何足較,嗣子有高才。
分類:
作者簡介(梅堯臣)

梅堯臣(1002~1060)字圣俞,世稱宛陵先生,北宋著名現實主義詩人。漢族,宣州宣城(今屬安徽)人。宣城古稱宛陵,世稱宛陵先生。初試不第,以蔭補河南主簿。50歲后,于皇祐三年(1051)始得宋仁宗召試,賜同進士出身,為太常博士。以歐陽修薦,為國子監直講,累遷尚書都官員外郎,故世稱“梅直講”、“梅都官”。曾參與編撰《新唐書》,并為《孫子兵法》作注,所注為孫子十家著(或十一家著)之一。有《宛陵先生集》60卷,有《四部叢刊》影明刊本等。詞存二首。
《端明李侍郎挽歌三首》梅堯臣 翻譯、賞析和詩意
《端明李侍郎挽歌三首》是宋代梅堯臣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對該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秋樹無黃鳥,
蟬聲亦自哀。
素車新隴去,
白馬舊賓來。
薤上朝陽露,
池中歲劫灰。
短長何足較,
嗣子有高才。
中文譯文:
秋天的樹上沒有黃色的鳥兒,
蟬聲也在自憐自哀。
素車帶走了新的征途,
白馬卻帶回了舊日的朋友。
薤草上沾滿了朝陽的露水,
池中沉淀了歲月的風塵。
短暫與長久何必相比較,
因為繼承者擁有高才能。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詞是梅堯臣為了悼念端明李侍郎而創作的挽歌。詩中通過描繪自然景物和寓意的比喻,表達了對逝去的友人的哀悼之情,同時也表達了對后代有所期望和寄托的心情。
詩的開篇以秋樹無黃鳥、蟬聲自哀來描繪秋天的凄涼之景,暗示了詩人內心的悲傷和失落。秋樹無黃鳥象征著逝去的友人,蟬聲亦自哀則表達了人們對逝者的懷念之情。
接下來,詩人以素車新隴去、白馬舊賓來的對比,表達了友人離去和舊友歸來的情景。素車新隴去表示友人離開了這個世界,而白馬舊賓來則暗指友人在來世的歸來,寄托了對友人靈魂的期盼和思念。
薤上朝陽露、池中歲劫灰描繪了自然景物的變化,以此抒發了詩人對逝去歲月的感慨和對時光流轉的思考。薤上朝陽露表示新的一天的開始,寓意著新生和希望;而池中歲劫灰則象征著歲月的沉淀與風塵的堆積,表達了對時光流逝和生命的無常之感。
最后兩句“短長何足較,嗣子有高才”,表達了詩人對于人生短暫與長久的思考。短長何足較表示人生的時長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后代能夠繼承前人的才華和智慧,繼續傳承下去。這里詩人表達了對后代的期望和對友人精神的傳承。
總的來說,這首詩詞以自然景物的描繪和比喻的手法,表達了對逝去友人的哀思和對后代的期望。通過對生命短暫與長久的思考,詩人呈現了對人生意義和價值的深刻思考,展現了對生命和時光流逝的無常之感。
“蟬聲亦自哀”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duān míng lǐ shì láng wǎn gē sān shǒu
端明李侍郎挽歌三首
qiū shù wú huáng niǎo, chán shēng yì zì āi.
秋樹無黃鳥,蟬聲亦自哀。
sù chē xīn lǒng qù, bái mǎ jiù bīn lái.
素車新隴去,白馬舊賓來。
xiè shàng zhāo yáng lù, chí zhōng suì jié huī.
薤上朝陽露,池中歲劫灰。
duǎn cháng hé zú jiào, sì zǐ yǒu gāo cái.
短長何足較,嗣子有高才。
“蟬聲亦自哀”平仄韻腳
平仄:平平仄仄平
韻腳:(平韻) 上平十灰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