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層誰起臺”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九層誰起臺”全詩
沉埋太阿劍,毀折豫章材。
百鏈飽於鍛,九層誰起臺。
平生嗟泯泯,逝水詎重來。
分類:
作者簡介(梅堯臣)

梅堯臣(1002~1060)字圣俞,世稱宛陵先生,北宋著名現實主義詩人。漢族,宣州宣城(今屬安徽)人。宣城古稱宛陵,世稱宛陵先生。初試不第,以蔭補河南主簿。50歲后,于皇祐三年(1051)始得宋仁宗召試,賜同進士出身,為太常博士。以歐陽修薦,為國子監直講,累遷尚書都官員外郎,故世稱“梅直講”、“梅都官”。曾參與編撰《新唐書》,并為《孫子兵法》作注,所注為孫子十家著(或十一家著)之一。有《宛陵先生集》60卷,有《四部叢刊》影明刊本等。詞存二首。
《袁大監挽詞三首》梅堯臣 翻譯、賞析和詩意
《袁大監挽詞三首》是宋代梅堯臣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不向斗牛望,已聞風雨哀。
沉埋太阿劍,毀折豫章材。
百鏈飽於鍛,九層誰起臺。
平生嗟泯泯,逝水詎重來。
詩意:
這首詩詞是梅堯臣為袁大監(指袁州知州)挽詞而創作的。詩中表達了對袁大監逝去的人生和功業的感慨和哀嘆。
賞析:
這首詩詞通過凄涼的意象和深沉的思考,展示了詩人對袁大監的景仰和追思之情。
首先,詩人寫道:“不向斗牛望,已聞風雨哀。”這句表達了詩人對袁大監的贊美,將其比喻為不畏艱險的斗牛士,但又表明袁大監已經逝去,使人感到悲傷和哀痛。
接著,詩人寫道:“沉埋太阿劍,毀折豫章材。”這句借用了太阿山的典故,意味著袁大監埋葬了自己的才華和抱負,使豫章之地失去了杰出的人才,令人惋惜。
然后,詩人繼續寫道:“百鏈飽於鍛,九層誰起臺。”這句表達了詩人對袁大監的敬佩和惋惜之情。詩中的“百鏈”指的是袁大監為國家建設做出的卓越貢獻,而“九層誰起臺”則表明袁大監的偉業已成過去,不會再有人能夠繼承其事業。
最后,詩人以深情的語氣寫道:“平生嗟泯泯,逝水詎重來。”這句表達了詩人對光陰流逝和人生短暫的感慨。詩人意味深長地提醒人們珍惜時間和機遇,因為一旦逝去,就再也無法重來。
總體而言,這首詩詞以悲涼的筆觸刻畫了袁大監的輝煌與逝去,表達了對其的深切懷念和對光陰易逝的思考。通過對逝去的人生和時光的反思,詩人喚起了讀者對生命的珍惜和對功業的敬重。
“九層誰起臺”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yuán dà jiān wǎn cí sān shǒu
袁大監挽詞三首
bù xiàng dòu niú wàng, yǐ wén fēng yǔ āi.
不向斗牛望,已聞風雨哀。
chén mái tài ē jiàn, huǐ zhé yù zhāng cái.
沉埋太阿劍,毀折豫章材。
bǎi liàn bǎo yú duàn, jiǔ céng shuí qǐ tái.
百鏈飽於鍛,九層誰起臺。
píng shēng jiē mǐn mǐn, shì shuǐ jù chóng lái.
平生嗟泯泯,逝水詎重來。
“九層誰起臺”平仄韻腳
平仄:仄平平仄平
韻腳:(平韻) 上平十灰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