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應不似嶕嶢”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應不似嶕嶢”全詩
魄光沉碧海,志業隕青霄。
洛客舊為社,楚人今作招。
素車京峴路,應不似嶕嶢。
分類:
作者簡介(梅堯臣)

梅堯臣(1002~1060)字圣俞,世稱宛陵先生,北宋著名現實主義詩人。漢族,宣州宣城(今屬安徽)人。宣城古稱宛陵,世稱宛陵先生。初試不第,以蔭補河南主簿。50歲后,于皇祐三年(1051)始得宋仁宗召試,賜同進士出身,為太常博士。以歐陽修薦,為國子監直講,累遷尚書都官員外郎,故世稱“梅直講”、“梅都官”。曾參與編撰《新唐書》,并為《孫子兵法》作注,所注為孫子十家著(或十一家著)之一。有《宛陵先生集》60卷,有《四部叢刊》影明刊本等。詞存二首。
《廣支蘇才翁挽詞三首》梅堯臣 翻譯、賞析和詩意
《廣支蘇才翁挽詞三首》是宋代梅堯臣所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該詩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二十識君貌,
交游非一朝。
魄光沉碧海,
志業隕青霄。
洛客舊為社,
楚人今作招。
素車京峴路,
應不似嶕嶢。
詩意:
這首詩詞表達了作者對友人廣支蘇才翁的懷念之情。詩中描繪了他們二十歲時相識的情景,強調他們的交游不是一時之間即可建立起來的。詩人將蘇才翁比喻為沉浸在碧海中的明月,而自己的志向卻像是隕落在青霄之上。他回憶起舊時在洛陽的相聚,而如今蘇才翁已成為楚地的官員,而他則在京城和峴山之間的路上行車,感嘆彼此的境遇已經大不相同。
賞析:
這首詩詞通過對友人的思念表達了詩人內心的苦悶和無奈之情。詩人以自己和蘇才翁二十歲時的相識為起點,突出了交游難得的珍貴性。將蘇才翁比喻為明月,寄托了對他高尚品質的贊美和懷念之情。同時,詩人將自己的志向比作隕落在青霄之上,暗示了自己的理想未能實現的遺憾。最后,通過對過去和現在的對比,展示了彼此境遇的差異,從而表達了詩人的傷感和迷茫。
整首詩詞運用了簡潔而精煉的語言,通過對景物和情感的巧妙描繪,展現了作者內心的情感變化和對友人的思念之情。這首詩詞在情感表達上富有深度,給人以思索和回味的空間。
“應不似嶕嶢”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guǎng zhī sū cái wēng wǎn cí sān shǒu
廣支蘇才翁挽詞三首
èr shí shí jūn mào, jiāo yóu fēi yī zhāo.
二十識君貌,交游非一朝。
pò guāng chén bì hǎi, zhì yè yǔn qīng xiāo.
魄光沉碧海,志業隕青霄。
luò kè jiù wèi shè, chǔ rén jīn zuò zhāo.
洛客舊為社,楚人今作招。
sù chē jīng xiàn lù, yīng bù shì jiāo yáo.
素車京峴路,應不似嶕嶢。
“應不似嶕嶢”平仄韻腳
平仄:平仄仄平平
韻腳: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