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遠分林際居”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遠分林際居”全詩
問伴失前後,暝行隨疾徐。
相親沙上雁,自樂水中魚。
亭午日光透,遠分林際居。
分類:
作者簡介(梅堯臣)

梅堯臣(1002~1060)字圣俞,世稱宛陵先生,北宋著名現實主義詩人。漢族,宣州宣城(今屬安徽)人。宣城古稱宛陵,世稱宛陵先生。初試不第,以蔭補河南主簿。50歲后,于皇祐三年(1051)始得宋仁宗召試,賜同進士出身,為太常博士。以歐陽修薦,為國子監直講,累遷尚書都官員外郎,故世稱“梅直講”、“梅都官”。曾參與編撰《新唐書》,并為《孫子兵法》作注,所注為孫子十家著(或十一家著)之一。有《宛陵先生集》60卷,有《四部叢刊》影明刊本等。詞存二首。
《淮上雜詩六首》梅堯臣 翻譯、賞析和詩意
《淮上雜詩六首》是宋代梅堯臣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這首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宿云未全斂,
微雨入船疏。
問伴失前後,
暝行隨疾徐。
相親沙上雁,
自樂水中魚。
亭午日光透,
遠分林際居。
譯文:
夜晚的云未完全散去,
細雨稀疏地落在船上。
詢問伴侶失散前后的情況,
在黃昏時分隨著快慢而行。
相親的雁在沙灘上相聚,
自樂于水中的魚兒。
午后的陽光透過亭子,
在遠處分隔著林木之間的居所。
詩意:
這首詩以淮河上的景色為背景,表達了詩人在船上漂泊的心境和感受。詩人描繪了宿云未散和微雨落在船上的景象,暗示著詩人的旅途并不順利,但他并不氣餒,反而在黃昏時分以不同的速度行進。詩人觀察到在沙灘上相互親近的雁和在水中自由自在的魚,暗示著自然界中各種生靈都有其樂趣和生活方式。最后,詩人描述了亭子中透過午后陽光的景象,以及遠處林木之間安居的情景,表達了一種寧靜和安逸的感覺。
賞析:
這首詩以簡潔而清新的語言描繪了自然景物,通過對云、雨、沙、水、陽光等元素的描繪,展現了淮河之上的一幅美麗畫卷。詩人以自然景物為依托,抒發了自己的感受和思考。詩中的宿云和微雨,以及黃昏和疾徐的行進,可以理解為詩人在旅途中遇到的困難和變化,但他并不因此而放棄,而是以樂觀的態度繼續前行。詩人通過描繪沙灘上的雁和水中的魚,表達了對自然界中各種生靈的贊美和羨慕,暗示了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理念。最后,詩人描述的亭子和遠處林木的景象,給人一種寧靜和舒適的感覺,讓人感受到一種遠離塵囂的寧靜和安居樂業的意境。
整體而言,這首詩詞通過對自然景物的描繪,抒發了詩人的情感和思考,表達了對自然的贊美和對寧靜生活的向往,展示了詩人對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理念。
“遠分林際居”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huái shàng zá shī liù shǒu
淮上雜詩六首
sù yún wèi quán liǎn, wēi yǔ rù chuán shū.
宿云未全斂,微雨入船疏。
wèn bàn shī qián hòu, míng xíng suí jí xú.
問伴失前後,暝行隨疾徐。
xiāng qīn shā shàng yàn, zì lè shuǐ zhōng yú.
相親沙上雁,自樂水中魚。
tíng wǔ rì guāng tòu, yuǎn fēn lín jì jū.
亭午日光透,遠分林際居。
“遠分林際居”平仄韻腳
平仄:仄平平仄平
韻腳:(平韻) 上平六魚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