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陰騭不應欺”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陰騭不應欺”全詩
以及成名譽,何嘗厭藿藜。
暮年終饗福,陰騭不應欺,莫使碧江上,獨傳陶母碑。
分類:
作者簡介(梅堯臣)

梅堯臣(1002~1060)字圣俞,世稱宛陵先生,北宋著名現實主義詩人。漢族,宣州宣城(今屬安徽)人。宣城古稱宛陵,世稱宛陵先生。初試不第,以蔭補河南主簿。50歲后,于皇祐三年(1051)始得宋仁宗召試,賜同進士出身,為太常博士。以歐陽修薦,為國子監直講,累遷尚書都官員外郎,故世稱“梅直講”、“梅都官”。曾參與編撰《新唐書》,并為《孫子兵法》作注,所注為孫子十家著(或十一家著)之一。有《宛陵先生集》60卷,有《四部叢刊》影明刊本等。詞存二首。
《歐陽郡太君挽歌二首》梅堯臣 翻譯、賞析和詩意
《歐陽郡太君挽歌二首》是宋代梅堯臣創作的一首詩,以下是對詩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第一首:
當時丈人歿,雖少守孤兒。
以及成名譽,何嘗厭藿藜。
譯文:
當年丈夫去世,雖年幼守寡。
為了追求名譽,從未嫌棄貧賤。
詩意:
這首詩表達了主人公對丈夫去世后守寡的心境。她年輕時嫁給了丈夫,但丈夫卻早逝,留下她孤苦無依。盡管她的生活貧困艱辛,但她從未因此而放棄追求名譽和成就。她堅持不懈地努力,不厭倦于艱苦的生活。
賞析:
詩中的主人公是一位堅強而勇敢的女性。她的丈夫過世后,她年輕而孤苦地守護著孤兒身份。然而,她并沒有沉淪于悲傷和困境中,而是積極地奮斗,追求名譽和成就。她以堅韌不拔的精神面對困難,從未對生活中的艱辛感到厭倦。這種樂觀、積極的態度是這首詩中的亮點。
第二首:
暮年終饗福,陰騭不應欺,
莫使碧江上,獨傳陶母碑。
譯文:
晚年終將享受幸福,陰間的官吏不應欺凌,
但愿不要讓碧江之上,獨自傳頌陶母的墳碑。
詩意:
這首詩表達了主人公對自己晚年生活的期望和渴望。她希望在晚年能夠享受到幸福和安寧,不受陰間官吏的欺凌和侵犯。她也希望自己的墓碑能夠得到傳承和尊重,不被遺忘。
賞析:
這首詩展示了主人公對晚年的向往和追求。她希望在晚年能夠得到應有的幸福和尊重,不受任何欺凌。她對自己的墓碑的留存和傳承也表達了對個人價值和記憶的重視。整首詩透露出主人公對美好晚年生活的渴望和對個人尊嚴的堅守。
這兩首詩通過對主人公的描述和表達,展示了一位堅強而樂觀的女性形象。她在困境中不屈不撓,追求名譽和成就,并對晚年生活充滿希望。這些詩歌表達了作者對女性堅韌精神的贊美,同時也反映了宋代社會對女性獨立和自強的價值觀。
“陰騭不應欺”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ōu yáng jùn tài jūn wǎn gē èr shǒu
歐陽郡太君挽歌二首
dāng shí zhàng rén mò, suī shǎo shǒu gū ér.
當時丈人歿,雖少守孤兒。
yǐ jí chéng míng yù, hé cháng yàn huò lí.
以及成名譽,何嘗厭藿藜。
mù nián zhōng xiǎng fú, yīn zhì bù yīng qī,
暮年終饗福,陰騭不應欺,
mò shǐ bì jiāng shàng, dú chuán táo mǔ bēi.
莫使碧江上,獨傳陶母碑。
“陰騭不應欺”平仄韻腳
平仄:平仄仄平平
韻腳:(平韻) 上平四支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