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瘦臂不中系”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瘦臂不中系”全詩
瘦臂不中系,百邪何用驅。
分類:
作者簡介(梅堯臣)

梅堯臣(1002~1060)字圣俞,世稱宛陵先生,北宋著名現實主義詩人。漢族,宣州宣城(今屬安徽)人。宣城古稱宛陵,世稱宛陵先生。初試不第,以蔭補河南主簿。50歲后,于皇祐三年(1051)始得宋仁宗召試,賜同進士出身,為太常博士。以歐陽修薦,為國子監直講,累遷尚書都官員外郎,故世稱“梅直講”、“梅都官”。曾參與編撰《新唐書》,并為《孫子兵法》作注,所注為孫子十家著(或十一家著)之一。有《宛陵先生集》60卷,有《四部叢刊》影明刊本等。詞存二首。
《午日三首》梅堯臣 翻譯、賞析和詩意
詩詞:《午日三首》
佳人五色縷,
道士絳囊符。
瘦臂不中系,
百邪何用驅。
中文譯文:
美麗的女子手中拿著五彩絲線,
道士胸前掛著絳色的符咒。
纖細的胳膊系不住,
百種邪惡又如何能被驅除。
詩意:
這首詩詞描繪了午日時分的景象,并通過寫實手法表達了一種意境。詩中通過對佳人和道士的描寫,探討了人們在面對邪惡和困難時的無奈和無力感。佳人的五色縷象征著她的美麗和繁華,而道士的絳囊符則象征著他驅邪的能力和信仰。然而,詩中描述的佳人瘦臂不中系,暗示著這種力量的束縛和無法發揮的困境。最后一句表達了無論如何努力,百種邪惡都無法被完全消除的無奈。
賞析:
這首詩詞通過簡潔而凝練的語言描繪了一個富有意象的情境,給人以深思。作者以對比的手法,通過佳人和道士的形象展示了人們在面對邪惡和困難時的無力感和束縛。佳人五色縷和道士絳囊符的對比,凸顯了美麗與信仰、世俗與超然的沖突。瘦臂不中系一句,以形象的方式傳達了力量的無法發揮和束縛的無奈,使人對人生的局限和掙扎產生共鳴。最后一句以反問的方式,表達了人們在面對邪惡和困難時的無力感和無奈,給人以深思和思考。
這首詩詞情感深沉,意境深遠,通過對詩中形象的描繪和對比,展現了作者對人生和命運的思考。讀者在欣賞這首詩詞時可以感受到作者對于人生困境的思索,以及對于力量和信仰的思考。整體而言,這首詩詞通過簡潔而富有意象的語言,揭示了人們在面對困境和邪惡時的無奈感和力量的無法發揮,引起讀者的共鳴和思考。
“瘦臂不中系”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wǔ rì sān shǒu
午日三首
jiā rén wǔ sè lǚ, dào shì jiàng náng fú.
佳人五色縷,道士絳囊符。
shòu bì bù zhōng xì, bǎi xié hé yòng qū.
瘦臂不中系,百邪何用驅。
“瘦臂不中系”平仄韻腳
平仄:仄仄仄平仄
韻腳:(仄韻) 去聲八霽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