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饑獸嚙陳根”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饑獸嚙陳根”全詩
誰思五原下,甲色千里屯。
凍禽立枯枝,饑獸嚙陳根。
念彼無衣褐,愧此貂裘溫。
分類:
作者簡介(梅堯臣)

梅堯臣(1002~1060)字圣俞,世稱宛陵先生,北宋著名現實主義詩人。漢族,宣州宣城(今屬安徽)人。宣城古稱宛陵,世稱宛陵先生。初試不第,以蔭補河南主簿。50歲后,于皇祐三年(1051)始得宋仁宗召試,賜同進士出身,為太常博士。以歐陽修薦,為國子監直講,累遷尚書都官員外郎,故世稱“梅直講”、“梅都官”。曾參與編撰《新唐書》,并為《孫子兵法》作注,所注為孫子十家著(或十一家著)之一。有《宛陵先生集》60卷,有《四部叢刊》影明刊本等。詞存二首。
《襄城對雪二首》梅堯臣 翻譯、賞析和詩意
《襄城對雪二首》是宋代梅堯臣所作的一首詩詞。下面是對該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登城望密雪,
浩浩川野昏。
誰思五原下,
甲色千里屯。
凍禽立枯枝,
饑獸嚙陳根。
念彼無衣褐,
愧此貂裘溫。
詩意:
這首詩描繪了襄城地區大雪紛飛的景象,表達了作者對自然景色的觀察和內心的思考。詩中提到了大雪覆蓋下的河川和田野,暮色降臨時的幽暗景象。詩人思念著五原的人們,他們身處在廣袤的平原上,宛如千里之軍隊整齊列陣的盔甲色彩。冰凍的鳥兒站在干枯的樹枝上,饑餓的野獸啃噬著陳舊的根莖。詩人念念不忘那些身無衣衫的貧窮人,對比起自己身披豪華的貂裘,心生愧疚之情。
賞析:
這首詩以簡潔的語言描繪了雪后襄城的景象,通過對自然景色的描繪,表達了詩人對社會現實的思考和對人與自然的關系的思索。詩中運用了對比的手法,對比了五原的貧窮與襄城的富饒,以及自己身處豪華與那些衣衫襤褸的人的對比,展現出詩人對社會不公和貧困現象的關切之情。同時,詩人以雪景為引子,通過描繪凍禽和饑獸的形象,進一步深化了對現實困境的思考和對人性的反思。
整首詩以簡練、明快的語言表達了詩人的情感和觀察力,通過對雪景的描繪和對社會現實的思考,使讀者在欣賞詩詞的同時,也能感受到詩人內心的情緒和對社會問題的敏感。這首詩是梅堯臣的代表作之一,具有一定的藝術價值和思想內涵。
“饑獸嚙陳根”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xiāng chéng duì xuě èr shǒu
襄城對雪二首
dēng chéng wàng mì xuě, hào hào chuān yě hūn.
登城望密雪,浩浩川野昏。
shuí sī wǔ yuán xià, jiǎ sè qiān lǐ tún.
誰思五原下,甲色千里屯。
dòng qín lì kū zhī, jī shòu niè chén gēn.
凍禽立枯枝,饑獸嚙陳根。
niàn bǐ wú yī hè, kuì cǐ diāo qiú wēn.
念彼無衣褐,愧此貂裘溫。
“饑獸嚙陳根”平仄韻腳
平仄:平仄仄平平
韻腳:(平韻) 上平十三元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