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應聞漢丞相”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應聞漢丞相”全詩
古今雖且異,文物未嘗無。
族有栽槐美,名得得桂殊。
應聞漢丞相,待士倒樽壺。
分類:
作者簡介(梅堯臣)

梅堯臣(1002~1060)字圣俞,世稱宛陵先生,北宋著名現實主義詩人。漢族,宣州宣城(今屬安徽)人。宣城古稱宛陵,世稱宛陵先生。初試不第,以蔭補河南主簿。50歲后,于皇祐三年(1051)始得宋仁宗召試,賜同進士出身,為太常博士。以歐陽修薦,為國子監直講,累遷尚書都官員外郎,故世稱“梅直講”、“梅都官”。曾參與編撰《新唐書》,并為《孫子兵法》作注,所注為孫子十家著(或十一家著)之一。有《宛陵先生集》60卷,有《四部叢刊》影明刊本等。詞存二首。
《送王正卿寺丞赴睢陽幙》梅堯臣 翻譯、賞析和詩意
詩詞:《送王正卿寺丞赴睢陽幙》
朝代:宋代
作者:梅堯臣
廢囿孝王國,離宮天子都。
古今雖且異,文物未嘗無。
族有栽槐美,名得得桂殊。
應聞漢丞相,待士倒樽壺。
中文譯文:
離開了孝王的囿地王國,離開了皇帝的宮殿。
古今雖然有所不同,但文物從未缺失。
我們家族種植著美麗的槐樹,以及與眾不同的桂樹。
應該聽說過漢朝的丞相,對待士人猶如倒酒倒酒壺一樣殷勤。
詩意:
這首詩詞描述了一個送別王正卿寺丞前往睢陽的場景。詩人通過描繪離開孝王的國家和離開皇帝的宮殿,表達了時光變遷的不同,但文化遺產從未斷絕的觀念。他提到自己家族種植的美麗槐樹和獨特的桂樹,展示了家族的榮耀與特殊之處。最后,詩人提到了漢朝丞相的待客之道,借以比喻對士人的殷勤款待。
賞析:
這首詩詞以離別為主題,通過對離開孝王國和離開皇帝宮殿的描寫,展示了時代的變遷和文化的傳承。詩人以家族種植的槐樹和桂樹作為象征,凸顯了家族的榮耀和獨特之處。最后一句提到了漢朝丞相的待客之道,表達了對士人的尊重和關懷。整首詩詞通過細膩的描寫和比喻手法,展示了作者對離別場景的感慨和對傳統文化的珍視。
“應聞漢丞相”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sòng wáng zhèng qīng sì chéng fù suī yáng mù
送王正卿寺丞赴睢陽幙
fèi yòu xiào wáng guó, lí gōng tiān zǐ dōu.
廢囿孝王國,離宮天子都。
gǔ jīn suī qiě yì, wén wù wèi cháng wú.
古今雖且異,文物未嘗無。
zú yǒu zāi huái měi, míng de de guì shū.
族有栽槐美,名得得桂殊。
yīng wén hàn chéng xiàng, dài shì dào zūn hú.
應聞漢丞相,待士倒樽壺。
“應聞漢丞相”平仄韻腳
平仄:平平仄平仄
韻腳:(平韻) 下平七陽 (仄韻) 去聲二十三漾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