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蒼山去不遠”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蒼山去不遠”全詩
堂上看飛雪,水邊思練裙。
銅缾生薄凍,桂火壓殘薰。
欲往有余興,林幽路不分。
分類:
作者簡介(梅堯臣)

梅堯臣(1002~1060)字圣俞,世稱宛陵先生,北宋著名現實主義詩人。漢族,宣州宣城(今屬安徽)人。宣城古稱宛陵,世稱宛陵先生。初試不第,以蔭補河南主簿。50歲后,于皇祐三年(1051)始得宋仁宗召試,賜同進士出身,為太常博士。以歐陽修薦,為國子監直講,累遷尚書都官員外郎,故世稱“梅直講”、“梅都官”。曾參與編撰《新唐書》,并為《孫子兵法》作注,所注為孫子十家著(或十一家著)之一。有《宛陵先生集》60卷,有《四部叢刊》影明刊本等。詞存二首。
《雪中懷廣教真上人》梅堯臣 翻譯、賞析和詩意
《雪中懷廣教真上人》是宋代梅堯臣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蒼山去不遠,
日日起寒云。
堂上看飛雪,
水邊思練裙。
銅缾生薄凍,
桂火壓殘薰。
欲往有余興,
林幽路不分。
詩意:
這首詩描繪了詩人在雪中懷念廣教真上人的情景。詩人觀察到遠方的蒼山,每天都會升起寒冷的云霧。在室內,他欣賞著飛舞的雪花,感嘆水邊的景色讓他想起了婀娜多姿的女子。銅缸里的水結成了薄冰,爐中的桂木燃燒著余煙。詩人渴望前往他所向往的地方,但林中幽深的小徑使他無法分辨方向。
賞析:
這首詩通過描繪雪景和一些細膩的物象,表達了詩人內心的情感和對廣教真上人的思念之情。詩人以自然景物為媒介,表達了自己內心的情感和對遙遠友人的思念之情。
首先,詩人以蒼山為背景,蒼山遠去,給人以遙遠的感覺,與詩人內心的思念形成對比。接著,詩人描繪了日日升起的寒云,寒冷的天氣增強了詩人內心的孤寂和憂傷。
在室內,詩人憑窗觀賞飛舞的雪花,這一景象使詩人的情感得以升華。他的目光從窗外的雪景中轉向水邊,這里的景色喚起了他對婀娜多姿女子的思念。這種以物象引發情感的手法,使詩人內心的情感與外界景物相互呼應。
詩中還描述了銅缸里的水結成薄冰,以及桂木燃燒后的余煙。這些細節描寫增加了詩詞的真實感和生動感,同時也強化了詩人內心的孤寂和寒冷的感覺。
最后兩句詩以“欲往有余興,林幽路不分”作為結尾。詩人渴望前往他所向往的地方,但林中幽深的小徑使他無法分辨方向。這里的林幽路不分象征著詩人內心的困惑和迷茫,也表達了他對未來的期待和對現實的無奈。
總體而言,這首詩通過對自然景物的描摹和細膩的物象描寫,表達了詩人內心的情感和對友人的思念之情。同時,詩中運用了對比和象征等修辭手法,使詩詞更加豐富而富有意境。
“蒼山去不遠”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xuě zhōng huái guǎng jiào zhēn shàng rén
雪中懷廣教真上人
cāng shān qù bù yuǎn, rì rì qǐ hán yún.
蒼山去不遠,日日起寒云。
táng shàng kàn fēi xuě, shuǐ biān sī liàn qún.
堂上看飛雪,水邊思練裙。
tóng píng shēng báo dòng, guì huǒ yā cán xūn.
銅缾生薄凍,桂火壓殘薰。
yù wǎng yǒu yú xìng, lín yōu lù bù fēn.
欲往有余興,林幽路不分。
“蒼山去不遠”平仄韻腳
平仄:平平仄仄仄
韻腳:(仄韻) 上聲十三阮 (仄韻) 去聲十四愿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