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冤氣沖喉未可知”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冤氣沖喉未可知”全詩
若論鮆子無復著,冤氣沖喉未可知。
分類:
作者簡介(梅堯臣)

梅堯臣(1002~1060)字圣俞,世稱宛陵先生,北宋著名現實主義詩人。漢族,宣州宣城(今屬安徽)人。宣城古稱宛陵,世稱宛陵先生。初試不第,以蔭補河南主簿。50歲后,于皇祐三年(1051)始得宋仁宗召試,賜同進士出身,為太常博士。以歐陽修薦,為國子監直講,累遷尚書都官員外郎,故世稱“梅直講”、“梅都官”。曾參與編撰《新唐書》,并為《孫子兵法》作注,所注為孫子十家著(或十一家著)之一。有《宛陵先生集》60卷,有《四部叢刊》影明刊本等。詞存二首。
《正仲答云鱟醬乃是毛魚耳走筆戲之》梅堯臣 翻譯、賞析和詩意
《正仲答云鱟醬乃是毛魚耳走筆戲之》是宋代梅堯臣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對該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折卻毛魚一品資,
吳郎聲屈向吾詩。
若論鮆子無復著,
冤氣沖喉未可知。
詩意:
這首詩詞表達了梅堯臣對于文學才子吳郎遭遇不公的感慨和思考。詩中以毛魚和鮆子作為隱喻,折射出吳郎被剝奪了一品官職的情況,他的聲名和地位受到了損害。梅堯臣通過詩詞表達了對吳郎遭遇的同情和對社會不公平現象的思考。
賞析:
這首詩詞運用了隱喻和比喻的手法,通過描繪毛魚和鮆子,將吳郎的遭遇轉化為詩意。毛魚作為一種普通的魚,代表吳郎原本的一品官職,而鮆子則代表了吳郎現在被剝奪官職后的狀態。詩中的"折卻毛魚一品資"表達了吳郎失去了原本的榮譽和地位,"吳郎聲屈向吾詩"則表明吳郎對于這種不公平待遇的無奈和憤懣。
詩的后兩句"若論鮆子無復著,冤氣沖喉未可知"進一步強調了吳郎的遭遇。鮆子無復著,意味著吳郎再也不能回到原來的官職和聲望,他的冤屈和不滿之情像冤氣一樣沖擊著喉嚨,難以表達和解脫。
整首詩通過簡潔而富有意境的語言,表達了作者對于社會不公和對吳郎遭遇的思考和同情。它揭示了當時社會的一些弊端和人們對于不公平待遇的反思。這首詩詞以隱喻的手法,通過對具體事物的描繪,抒發了作者對社會現象的感慨,具有一定的思想性和抒情性。
“冤氣沖喉未可知”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zhèng zhòng dá yún hòu jiàng nǎi shì máo yú ěr zǒu bǐ xì zhī
正仲答云鱟醬乃是毛魚耳走筆戲之
zhé què máo yú yī pǐn zī, wú láng shēng qū xiàng wú shī.
折卻毛魚一品資,吳郎聲屈向吾詩。
ruò lùn cǐ zi wú fù zhe, yuān qì chōng hóu wèi kě zhī.
若論鮆子無復著,冤氣沖喉未可知。
“冤氣沖喉未可知”平仄韻腳
平仄:平仄平平仄仄平
韻腳:(平韻) 上平四支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