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寞區中飯”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索寞區中飯”全詩
倦童持弊橐,呼艇過寒溪。
索寞區中飯,依稀日午雞。
張儀猶舌在,不必愧於妻。
分類:
作者簡介(梅堯臣)

梅堯臣(1002~1060)字圣俞,世稱宛陵先生,北宋著名現實主義詩人。漢族,宣州宣城(今屬安徽)人。宣城古稱宛陵,世稱宛陵先生。初試不第,以蔭補河南主簿。50歲后,于皇祐三年(1051)始得宋仁宗召試,賜同進士出身,為太常博士。以歐陽修薦,為國子監直講,累遷尚書都官員外郎,故世稱“梅直講”、“梅都官”。曾參與編撰《新唐書》,并為《孫子兵法》作注,所注為孫子十家著(或十一家著)之一。有《宛陵先生集》60卷,有《四部叢刊》影明刊本等。詞存二首。
《重送李逢原歸蘇州》梅堯臣 翻譯、賞析和詩意
《重送李逢原歸蘇州》是宋代梅堯臣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吳客從楚歸,馬蹄上著上霜華。
疲憊的孩童抱著用舊的袋子,
呼喚船只渡過寒冷的溪水。
在荒涼的地區尋找食物,
隱約聽到日正午時的雞鳴。
張儀仍然是眾人敬重的人物,
無需為他的妻子感到愧疚。
詩意:
這首詩描繪了一個吳地客人從楚地歸來的情景。詩中通過描寫馬蹄上結霜的景象,表現了歸途中的寒冷和漫長。孩童手持用舊的袋子,呼喚船只過河,展現了旅途中的艱辛和辛苦。詩人還描述了在荒涼的地區索取食物的場景,以及遠處傳來的雞鳴聲,暗示了時光的流逝和一天的過去。最后,詩人提到張儀,他是一位備受尊敬的人物,暗示著詩人無需因自己的妻子而感到愧疚。
賞析:
這首詩通過描繪吳客歸途中的景象,展示了旅途的辛苦和寂寞。馬蹄上的霜華和孩童手持的用舊袋子,都是揭示歸途中的艱辛和冷酷的細節。詩中的寒溪和索寞區中的飯食,增添了一種凄涼和孤單的氛圍。然而,詩中的日午雞鳴和提到的張儀,則是給予讀者一線希望和溫暖的元素。這些細節傳達了詩人對現實生活的觀察和思考,以及對人與人之間關系的思索。整首詩以簡潔的語言和凝練的形象,將一幅壯麗的畫面展現在讀者面前,勾勒出歸途中的苦難和不屈的精神。
“索寞區中飯”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zhòng sòng lǐ féng yuán guī sū zhōu
重送李逢原歸蘇州
wú kè guī cóng chǔ, shuāng huá zhe mǎ tí.
吳客歸從楚,霜華著馬蹄。
juàn tóng chí bì tuó, hū tǐng guò hán xī.
倦童持弊橐,呼艇過寒溪。
suǒ mò qū zhōng fàn, yī xī rì wǔ jī.
索寞區中飯,依稀日午雞。
zhāng yí yóu shé zài, bù bì kuì yú qī.
張儀猶舌在,不必愧於妻。
“索寞區中飯”平仄韻腳
平仄:仄仄平平仄
韻腳:(仄韻) 上聲十三阮 (仄韻) 去聲十四愿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