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衣乃儒服”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其衣乃儒服”全詩
天生物一本,今爾二本為。
爾忍不葬親,委以飽狐貍。
吾心則孟子,不聽爾矢辭。
分類:
作者簡介(梅堯臣)

梅堯臣(1002~1060)字圣俞,世稱宛陵先生,北宋著名現實主義詩人。漢族,宣州宣城(今屬安徽)人。宣城古稱宛陵,世稱宛陵先生。初試不第,以蔭補河南主簿。50歲后,于皇祐三年(1051)始得宋仁宗召試,賜同進士出身,為太常博士。以歐陽修薦,為國子監直講,累遷尚書都官員外郎,故世稱“梅直講”、“梅都官”。曾參與編撰《新唐書》,并為《孫子兵法》作注,所注為孫子十家著(或十一家著)之一。有《宛陵先生集》60卷,有《四部叢刊》影明刊本等。詞存二首。
《盜儒》梅堯臣 翻譯、賞析和詩意
《盜儒》是一首宋代的詩詞,作者是梅堯臣。以下是我對這首詩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他的服飾是儒生的裝束,他的言辭卻像是墨客。天生的本來面目,而今被你改變成了兩本。你竟然忍心不去安葬親人,反而委身于飽食狐貍。我內心則像孟子一樣,不聽從你的虛偽之言。
詩意:
這首詩描述了一個人的行為和內心的對立。他外表穿著儒生的服飾,但言辭卻與儒生的思想相悖,更像是墨客。詩中指出,這個人背離了天生的本性,追求了世俗的功名利祿。他甚至不愿意去安葬自己的親人,而選擇了追求個人私利。然而,詩人表達了自己的態度,他堅守著孟子的思想,堅決不聽從這個人虛偽的言辭。
賞析:
《盜儒》以明顯的對比手法揭示了人性的復雜性和人們在現實中的選擇。詩中的盜儒形象象征著那些丟失了儒家經典教義,卻以虛偽的言辭來迎合時勢的人。他們披著儒生的外衣,卻追求個人私利,背離了儒家的道德觀念。與之形成鮮明對比的是詩人自己,他堅守著孟子的思想,拒絕聽從盜儒的迷惑。通過這種對比,詩人表達了對于真實和正直的追求,以及對虛偽行為的批判。
這首詩詞以簡潔明了的語言表達了作者對于偽裝和虛偽的反思,以及對于真實和道德的堅守。通過揭示盜儒與孟子思想的對立,詩人展現了自己對于儒家價值觀的忠誠,并對于背離這些價值觀的行為表示不屑和批判。這首詩詞在宋代文人士人的思想境界上有一定的代表意義,也反映了時代背景下人們對于道德與偽善的思考。
“其衣乃儒服”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dào rú
盜儒
qí yī nǎi rú fú, qí shuō nǎi mò yí.
其衣乃儒服,其說乃墨夷。
tiān shēng wù yī běn, jīn ěr èr běn wèi.
天生物一本,今爾二本為。
ěr rěn bù zàng qīn, wěi yǐ bǎo hú lí.
爾忍不葬親,委以飽狐貍。
wú xīn zé mèng zǐ, bù tīng ěr shǐ cí.
吾心則孟子,不聽爾矢辭。
“其衣乃儒服”平仄韻腳
平仄:平平仄平平
韻腳:(仄韻) 入聲一屋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