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取芳聲襲衣美”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唯取芳聲襲衣美”全詩
蕭茅杜若亦莫分,唯取芳聲襲衣美。
分類:
作者簡介(梅堯臣)

梅堯臣(1002~1060)字圣俞,世稱宛陵先生,北宋著名現實主義詩人。漢族,宣州宣城(今屬安徽)人。宣城古稱宛陵,世稱宛陵先生。初試不第,以蔭補河南主簿。50歲后,于皇祐三年(1051)始得宋仁宗召試,賜同進士出身,為太常博士。以歐陽修薦,為國子監直講,累遷尚書都官員外郎,故世稱“梅直講”、“梅都官”。曾參與編撰《新唐書》,并為《孫子兵法》作注,所注為孫子十家著(或十一家著)之一。有《宛陵先生集》60卷,有《四部叢刊》影明刊本等。詞存二首。
《和石昌言學士官舍十題》梅堯臣 翻譯、賞析和詩意
《和石昌言學士官舍十題·蘭》是宋代梅堯臣創作的一首詩詞。下面是對該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楚澤多蘭人未辦,
盡以清香為比擬。
蕭茅杜若亦莫分,
唯取芳聲襲衣美。
詩意:
這首詩詞以蘭花為題材,表達了作者對蘭花香氣的贊美和對其獨特美感的體悟。作者說楚地的澤澤多蘭花,但人們還沒有好好加以利用,只是將其香氣作為比喻來使用。無論是蕭、茅、杜、若等其他的花草,也無法分割出蘭花的獨特之處,只有蘭花的芳香能夠徐徐傳來,給人以美的衣著之感。
賞析:
這首詩詞以簡練明快的語言表達了對蘭花的贊美和對其獨特美感的領悟。詩人通過對蘭花的描述,展示了蘭花的清香和芳聲對人的美感產生的影響。蘭花被描繪為一種獨特的存在,其他花草無法與之媲美。詩中的"楚澤多蘭人未辦",表達了蘭花資源豐富,但人們對其利用不夠,只是將其香氣作為比喻來使用,沒有充分發揮其獨特之處。"蕭茅杜若亦莫分",說明其他的花草無法分割出蘭花的獨特之處,蘭花的美麗和香氣無可比擬。最后一句"唯取芳聲襲衣美",強調了蘭花的芳香能夠漸漸飄來,給人以美的衣著之感,展現了蘭花獨特的美感和魅力。
整首詩詞簡潔明快,通過對蘭花的描繪,表達了詩人對蘭花的贊美和對其獨特之處的認識。詩中的意象生動,語言簡練,展示了蘭花的美麗和獨特的香氣,讓讀者能夠感受到蘭花的魅力和詩人對其的贊美之情。
“唯取芳聲襲衣美”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hé shí chāng yán xué shì guān shě shí tí
和石昌言學士官舍十題
chǔ zé duō lán rén wèi bàn, jǐn yǐ qīng xiāng wèi bǐ nǐ.
楚澤多蘭人未辦,盡以清香為比擬。
xiāo máo dù ruò yì mò fēn, wéi qǔ fāng shēng xí yī měi.
蕭茅杜若亦莫分,唯取芳聲襲衣美。
“唯取芳聲襲衣美”平仄韻腳
平仄:平仄平平平平仄
韻腳:(仄韻) 上聲四紙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