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桑來繭館”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采桑來繭館”全詩
云母飾車上,鉤籠載車畔。
援條露已乾,受葉日將晏。
為言天下婦,茲事不可慢。
分類:
作者簡介(梅堯臣)

梅堯臣(1002~1060)字圣俞,世稱宛陵先生,北宋著名現實主義詩人。漢族,宣州宣城(今屬安徽)人。宣城古稱宛陵,世稱宛陵先生。初試不第,以蔭補河南主簿。50歲后,于皇祐三年(1051)始得宋仁宗召試,賜同進士出身,為太常博士。以歐陽修薦,為國子監直講,累遷尚書都官員外郎,故世稱“梅直講”、“梅都官”。曾參與編撰《新唐書》,并為《孫子兵法》作注,所注為孫子十家著(或十一家著)之一。有《宛陵先生集》60卷,有《四部叢刊》影明刊本等。詞存二首。
《和孫端叟蠶首十五首其一繭館》梅堯臣 翻譯、賞析和詩意
《和孫端叟蠶首十五首其一繭館》是宋代梅堯臣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該詩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漢儀后親蠶,采桑來繭館。
云母飾車上,鉤籠載車畔。
援條露已乾,受葉日將晏。
為言天下婦,茲事不可慢。
詩意:
這首詩詞描繪了一個寓意深遠的場景,描述了皇后親自收蠶、采桑和前往繭館的情景。詩人以細膩的筆觸描繪了皇后的行進方式,她的車上用云母裝飾,車旁掛滿了用來攜帶蠶繭的籠子。蠶繭已經晾干,葉子也將落盡。詩人強調這件事對于天下的婦女來說是至關重要的,并呼吁大家不能懈怠。
賞析:
這首詩詞通過描繪皇后親自收蠶、采桑的情景,展現了她對于絲綢產業的重視和努力。首句中的"漢儀后"指的是皇后,她以身作則,親自動手參與蠶繭的收集。"采桑來繭館"揭示了她勤勞的形象,不畏辛勞地為國家的經濟貢獻自己的力量。云母飾車和鉤籠載車的描寫,展現了皇后的尊貴地位和她對絲綢產業的重視。
援條露已乾,受葉日將晏,表明了蠶繭已經晾干,葉子也將脫落,預示著蠶繭的收獲季節即將結束。最后兩句"為言天下婦,茲事不可慢",詩人通過皇后的行動,呼吁天下的婦女們不要懈怠,要堅持努力地從事絲綢產業,這對于國家經濟來說是至關重要的。
這首詩詞通過描繪皇后親力親為的形象,傳達了作者對于絲綢產業的重視和努力的態度,同時也借此呼吁全國的婦女們堅定信心,努力從事這一重要的產業。整首詩詞簡潔明快,行文流暢,以樸實的語言表達了深刻的詩意,展現了宋代社會對于絲綢產業的重視和推崇。
“采桑來繭館”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hé sūn duān sǒu cán shǒu shí wǔ shǒu qí yī jiǎn guǎn
和孫端叟蠶首十五首其一繭館
hàn yí hòu qīn cán, cǎi sāng lái jiǎn guǎn.
漢儀后親蠶,采桑來繭館。
yún mǔ shì chē shàng, gōu lóng zài chē pàn.
云母飾車上,鉤籠載車畔。
yuán tiáo lù yǐ gān, shòu yè rì jiāng yàn.
援條露已乾,受葉日將晏。
wèi yán tiān xià fù, zī shì bù kě màn.
為言天下婦,茲事不可慢。
“采桑來繭館”平仄韻腳
平仄:仄平平仄仄
韻腳:(仄韻) 上聲十四旱 (仄韻) 去聲十五翰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