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況復非遠道”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況復非遠道”全詩
重裘不畏寒,況復非遠道。
誰言未顧期,登第鬢如葆。
解裝喜可知,月下金壺倒。
分類:
作者簡介(梅堯臣)

梅堯臣(1002~1060)字圣俞,世稱宛陵先生,北宋著名現實主義詩人。漢族,宣州宣城(今屬安徽)人。宣城古稱宛陵,世稱宛陵先生。初試不第,以蔭補河南主簿。50歲后,于皇祐三年(1051)始得宋仁宗召試,賜同進士出身,為太常博士。以歐陽修薦,為國子監直講,累遷尚書都官員外郎,故世稱“梅直講”、“梅都官”。曾參與編撰《新唐書》,并為《孫子兵法》作注,所注為孫子十家著(或十一家著)之一。有《宛陵先生集》60卷,有《四部叢刊》影明刊本等。詞存二首。
《李廷老席上送韓持國歸許昌》梅堯臣 翻譯、賞析和詩意
《李廷老席上送韓持國歸許昌》是一首宋代的詩詞,作者是梅堯臣。以下是我為您提供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馬蹄踐霜華,游國歸何早。
馬蹄踩在霜上留下的白色花紋,韓持國離開國家回到許昌是多么早啊。
重裘不畏寒,況復非遠道。
韓持國身上穿著厚重的皮袍,不怕寒冷,更何況他的歸途并不遙遠。
誰言未顧期,登第鬢如葆。
有誰說他沒有按時歸來?他進士及第后的鬢發如同美玉一般光亮。
解裝喜可知,月下金壺倒。
卸下行裝,喜悅可見,像是在月光下倒置著金色的酒壺。
這首詩描繪了韓持國歸鄉的情景。韓持國早早地離開了國家,回到了許昌。他穿著厚重的皮袍,不畏嚴寒,歸途也并不遙遠。他如期歸來,成功地考取了進士,整齊的鬢發顯示著他的榮耀。詩的最后,描述了他卸下行裝的場景,喜悅之情溢于言表,猶如月光下金色的酒壺倒置一般。
這首詩詞表達了對韓持國的贊美和祝福,同時也展現了歸鄉的喜悅和歸屬感。通過描繪細節,詩人將讀者帶入了一個溫暖而歡樂的氛圍中。整首詩抒發了對家鄉和歸鄉人的熱愛,以及對成功和歡樂的慶祝。
“況復非遠道”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lǐ tíng lǎo xí shàng sòng hán chí guó guī xǔ chāng
李廷老席上送韓持國歸許昌
mǎ tí jiàn shuāng huá, yóu guó guī hé zǎo.
馬蹄踐霜華,游國歸何早。
zhòng qiú bù wèi hán, kuàng fù fēi yuǎn dào.
重裘不畏寒,況復非遠道。
shuí yán wèi gù qī, dēng dì bìn rú bǎo.
誰言未顧期,登第鬢如葆。
jiě zhuāng xǐ kě zhī, yuè xià jīn hú dào.
解裝喜可知,月下金壺倒。
“況復非遠道”平仄韻腳
平仄:仄仄平仄仄
韻腳:(仄韻) 上聲十九皓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