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樹尚無影”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高樹尚無影”全詩
高樹尚無影,遠鴻時有聲。
下階嫌履濕,閉戶認苔生。
寂寂墻陰暝,更長已漸傾。
分類:
作者簡介(梅堯臣)

梅堯臣(1002~1060)字圣俞,世稱宛陵先生,北宋著名現實主義詩人。漢族,宣州宣城(今屬安徽)人。宣城古稱宛陵,世稱宛陵先生。初試不第,以蔭補河南主簿。50歲后,于皇祐三年(1051)始得宋仁宗召試,賜同進士出身,為太常博士。以歐陽修薦,為國子監直講,累遷尚書都官員外郎,故世稱“梅直講”、“梅都官”。曾參與編撰《新唐書》,并為《孫子兵法》作注,所注為孫子十家著(或十一家著)之一。有《宛陵先生集》60卷,有《四部叢刊》影明刊本等。詞存二首。
《朧月》梅堯臣 翻譯、賞析和詩意
《朧月》是宋代詩人梅堯臣的作品。下面是對這首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夜晴初見月,云薄未分明。
高樹尚無影,遠鴻時有聲。
下階嫌履濕,閉戶認苔生。
寂寂墻陰暝,更長已漸傾。
詩意:
這首詩描繪了一個夜晴的景象,詩人在此情境下表達了他的情感和感慨。夜晚的天空明亮,初次見到的月亮隱約可見,但云層還未散開,遮擋了月亮的光輝。高大的樹木還沒有投下影子,遠處傳來鴻雁的鳴叫聲。詩人走在下階,嫌棄腳下的地面潮濕,關上門時發現門上已經生滿了苔蘚。墻陰中一片寂靜,暮色漸漸傾斜。
賞析:
《朧月》通過對自然景物的描繪,抒發了詩人內心深處的情感和思考。詩中的朧月象征著詩人內心的迷茫和不確定感,云薄未分明的描寫表達了他對未來的期待和希望。高樹無影和遠鴻有聲的對比,突出了自然界的靜謐與活躍,也暗示了詩人內心的寂寥和孤獨感。下階嫌履濕和閉戶認苔生的描寫,反映了詩人對現實生活中一些瑣碎和不如意之事的煩惱。寂寂墻陰暝,更長已漸傾的結尾,表達了詩人對光陰流逝和時光荏苒的感嘆。
整首詩詞以簡潔的語言和細膩的描寫展現了詩人對自然和生活的觀察和感悟,通過對微小細節的描繪,呈現出一種微妙的情感氛圍。同時,詩人借助自然景物的描寫,抒發了對人生沉思的思考和對時光流轉的感嘆。這首詩詞給人一種靜謐、凄美的感覺,讀者在欣賞中可以感受到詩人內心的情感和對生活的思考。
“高樹尚無影”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lóng yuè
朧月
yè qíng chū jiàn yuè, yún báo wèi fēn míng.
夜晴初見月,云薄未分明。
gāo shù shàng wú yǐng, yuǎn hóng shí yǒu shēng.
高樹尚無影,遠鴻時有聲。
xià jiē xián lǚ shī, bì hù rèn tái shēng.
下階嫌履濕,閉戶認苔生。
jì jì qiáng yīn míng, gèng zhǎng yǐ jiàn qīng.
寂寂墻陰暝,更長已漸傾。
“高樹尚無影”平仄韻腳
平仄:平仄仄平仄
韻腳:(仄韻) 上聲二十三梗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