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宛若昔之日”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宛若昔之日”全詩
何為千萬春,厚地不復晨。
我非忘情者,夢故不夢新。
宛若昔之日,言語尋常親。
及寤動悲腸,痛送如刮鱗。
分類:
作者簡介(梅堯臣)

梅堯臣(1002~1060)字圣俞,世稱宛陵先生,北宋著名現實主義詩人。漢族,宣州宣城(今屬安徽)人。宣城古稱宛陵,世稱宛陵先生。初試不第,以蔭補河南主簿。50歲后,于皇祐三年(1051)始得宋仁宗召試,賜同進士出身,為太常博士。以歐陽修薦,為國子監直講,累遷尚書都官員外郎,故世稱“梅直講”、“梅都官”。曾參與編撰《新唐書》,并為《孫子兵法》作注,所注為孫子十家著(或十一家著)之一。有《宛陵先生集》60卷,有《四部叢刊》影明刊本等。詞存二首。
《夢感》梅堯臣 翻譯、賞析和詩意
《夢感》是一首宋代的詩詞,作者是梅堯臣。以下是該詩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生活在悲痛中已經百十年了,死亡的痛苦已經千萬個春天了。什么是千萬個春天呢?良好的土地再也無法復蘇到清晨的狀態。我不是忘記了曾經的情感,只是在夢中沉迷于過去,無法夢見新的事物。就像昔日一樣,言語親切自然。但當清醒時,內心充滿悲傷,痛苦得如同被刮去鱗片。
詩意和賞析:
《夢感》以悲傷和痛苦為主題,表達了作者對生活的哀嘆和對逝去時光的懷念。詩中的"生哀百十載,死苦千萬春"表達了作者長久以來的痛苦經歷,生活中的悲傷已經持續了很長時間,而死亡之后的痛苦更是無盡無休。"何為千萬春,厚地不復晨"這句詩用寓言的方式表達了人生無常和時光流逝的無情,暗示了生命的脆弱和不可逆轉的命運。
接著,詩人表達了自己無法釋懷過去情感的心境。"我非忘情者,夢故不夢新"這句詩揭示了詩人執著于過去,無法忘懷曾經的情感和經歷,因此在夢中不再夢見新的事物,而是沉浸在過去的回憶中。"宛若昔之日,言語尋常親"這句詩表達了詩人對過去的情感依戀,無論是思緒還是語言都充滿了親切和熟悉。
然而,當清醒時,詩人的內心充滿了悲傷和痛苦,如同被刮去鱗片一般。這種痛苦可能源于對失去的感慨和對現實的無奈,也可能是對生命的輾轉反側的思考和領悟。整首詩以簡潔的語言和深沉的情感,表達了作者對生活和時光的感慨,以及對過去情感的執著和無法釋懷的悲傷。
“宛若昔之日”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mèng gǎn
夢感
shēng āi bǎi shí zài, sǐ kǔ qiān wàn chūn.
生哀百十載,死苦千萬春。
hé wéi qiān wàn chūn, hòu dì bù fù chén.
何為千萬春,厚地不復晨。
wǒ fēi wàng qíng zhě, mèng gù bù mèng xīn.
我非忘情者,夢故不夢新。
wǎn ruò xī zhī rì, yán yǔ xún cháng qīn.
宛若昔之日,言語尋常親。
jí wù dòng bēi cháng, tòng sòng rú guā lín.
及寤動悲腸,痛送如刮鱗。
“宛若昔之日”平仄韻腳
平仄:仄仄平平仄
韻腳:(仄韻) 入聲四質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