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讒以戕類”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讒以戕類”全詩
狡以媚其貴,謂不騫不墜。
謂人莫爾制,而死制之。
誰謂無鬼,孰制之死。
分類:
作者簡介(梅堯臣)

梅堯臣(1002~1060)字圣俞,世稱宛陵先生,北宋著名現實主義詩人。漢族,宣州宣城(今屬安徽)人。宣城古稱宛陵,世稱宛陵先生。初試不第,以蔭補河南主簿。50歲后,于皇祐三年(1051)始得宋仁宗召試,賜同進士出身,為太常博士。以歐陽修薦,為國子監直講,累遷尚書都官員外郎,故世稱“梅直講”、“梅都官”。曾參與編撰《新唐書》,并為《孫子兵法》作注,所注為孫子十家著(或十一家著)之一。有《宛陵先生集》60卷,有《四部叢刊》影明刊本等。詞存二首。
《閔讒狡二章》梅堯臣 翻譯、賞析和詩意
《閔讒狡二章》是宋代詩人梅堯臣所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這首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矯有讒狡,讒以戕類。
狡以媚其貴,謂不騫不墜。
謂人莫爾制,而死制之。
誰謂無鬼,孰制之死。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詞以犀利的筆觸揭示了社會中的讒言和狡詐之風。詩中所言的“讒狡”指的是人們言談中的讒言和狡詐之辭。作者認為,讒言會導致人們相互殘害,狡詐則是為了討好權貴而不擇手段。
詩中提到的“謂不騫不墜”意味著那些狡猾的人認為自己行事光明正大,沒有任何過失。他們自以為能夠在不違背道德準則的情況下達到自己的目的。然而,作者指出,這些人卻在影響他人的行為方式上表現出無所顧忌,甚至逼迫別人按照他們的意愿行事。
詩詞的最后兩句“誰謂無鬼,孰制之死”表達了作者對于人們是否相信鬼神的思考。作者暗示,那些制造死亡和災禍的行為背后,是否隱藏著某種超自然的力量,或者說是人們的惡意和狡詐所造成的。這樣的問題給讀者留下了深思。
總體而言,這首詩詞通過揭示社會中的讒言和狡詐,表達了對于人性的深刻觀察和思考。它呼吁人們不要被表面的光鮮所迷惑,要保持清醒的頭腦,同時也引發了對于人們行為動機和社會倫理的思考。在宋代社會中,讒言和狡詐是普遍存在的問題,這首詩詞通過藝術的形式將它們揭示出來,具有一定的社會批判意義。
“讒以戕類”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mǐn chán jiǎo èr zhāng
閔讒狡二章
jiǎo yǒu chán jiǎo, chán yǐ qiāng lèi.
矯有讒狡,讒以戕類。
jiǎo yǐ mèi qí guì, wèi bù qiān bù zhuì.
狡以媚其貴,謂不騫不墜。
wèi rén mò ěr zhì, ér sǐ zhì zhī.
謂人莫爾制,而死制之。
shuí wèi wú guǐ, shú zhì zhī sǐ.
誰謂無鬼,孰制之死。
“讒以戕類”平仄韻腳
平仄:平仄平仄
韻腳:(仄韻) 去聲四寘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