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傳八駿名”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空傳八駿名”全詩
當其被問時,舉策數耳耳。
馳騁心獨存,壓抑頭不起。
空傳八駿名,未遇穆天子。
分類:
作者簡介(梅堯臣)

梅堯臣(1002~1060)字圣俞,世稱宛陵先生,北宋著名現實主義詩人。漢族,宣州宣城(今屬安徽)人。宣城古稱宛陵,世稱宛陵先生。初試不第,以蔭補河南主簿。50歲后,于皇祐三年(1051)始得宋仁宗召試,賜同進士出身,為太常博士。以歐陽修薦,為國子監直講,累遷尚書都官員外郎,故世稱“梅直講”、“梅都官”。曾參與編撰《新唐書》,并為《孫子兵法》作注,所注為孫子十家著(或十一家著)之一。有《宛陵先生集》60卷,有《四部叢刊》影明刊本等。詞存二首。
《傷驥》梅堯臣 翻譯、賞析和詩意
《傷驥》是一首宋代梅堯臣創作的詩詞。以下是對該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駑驥同一輩,遲速能幾里。
當其被問時,舉策數耳耳。
馳騁心獨存,壓抑頭不起。
空傳八駿名,未遇穆天子。
詩意:
這首詩描繪了一匹名為“傷驥”的馬,它與同輩的馬一起成長,但它的行動遲緩,無法達到同伴們的速度。當人們詢問它的原因時,它只是聳聳肩膀,無法給出答案。它內心渴望奔馳自由,但卻被壓抑得抬不起頭來。雖然它的名字傳遍了八方,但卻未能遇見那位英明的天子。
賞析:
這首詩以馬喻人,通過描繪一匹行動遲緩的馬,表達了作者內心的無奈和困境。駑驥是指品質平庸的馬,它與同輩馬一起成長,但始終無法迎頭趕上。詩中的駑驥象征了作者自己,他可能感到自己在官場或人生道路上的遲緩和困頓。
詩中的駑驥內心渴望奔馳自由,但卻被壓抑得抬不起頭來,這表達了作者對現實環境的壓抑和束縛,同時也折射出作者對理想和追求的渴望。盡管駑驥的名字傳遍了八方,但它未能遇見那位英明的天子,這可能暗示著作者未能得到理解和認可的遺憾。
整首詩以簡潔明了的語言表達了作者對自身處境的痛苦和無奈,以及對理想和追求的向往。通過馬的形象,抒發了作者內心的情感,給人以思考和共鳴的空間。
“空傳八駿名”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shāng jì
傷驥
nú jì tóng yī zhōu, chí sù néng jǐ lǐ.
駑驥同一輈,遲速能幾里。
dāng qí bèi wèn shí, jǔ cè shù ěr ěr.
當其被問時,舉策數耳耳。
chí chěng xīn dú cún, yā yì tóu bù qǐ.
馳騁心獨存,壓抑頭不起。
kōng chuán bā jùn míng, wèi yù mù tiān zǐ.
空傳八駿名,未遇穆天子。
“空傳八駿名”平仄韻腳
平仄:平平平仄平
韻腳:(平韻) 下平八庚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