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將樹上雞相并”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莫將樹上雞相并”全詩
翩翩曾是仙人驥,兩兩尚儀君子形。
靜夜欲還緱嶺月,終朝思啑太湖萍。
莫將樹上雞相并,會待歸飛向杳冥。
分類:
作者簡介(梅堯臣)

梅堯臣(1002~1060)字圣俞,世稱宛陵先生,北宋著名現實主義詩人。漢族,宣州宣城(今屬安徽)人。宣城古稱宛陵,世稱宛陵先生。初試不第,以蔭補河南主簿。50歲后,于皇祐三年(1051)始得宋仁宗召試,賜同進士出身,為太常博士。以歐陽修薦,為國子監直講,累遷尚書都官員外郎,故世稱“梅直講”、“梅都官”。曾參與編撰《新唐書》,并為《孫子兵法》作注,所注為孫子十家著(或十一家著)之一。有《宛陵先生集》60卷,有《四部叢刊》影明刊本等。詞存二首。
《史供奉群鶴》梅堯臣 翻譯、賞析和詩意
《史供奉群鶴》是宋代梅堯臣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對該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出珥銀貂侍太清,
回看雙鶴舞中庭。
翩翩曾是仙人驥,
兩兩尚儀君子形。
靜夜欲還緱嶺月,
終朝思啑太湖萍。
莫將樹上雞相并,
會待歸飛向杳冥。
詩意:
這首詩以群鶴為主題,表達了對高尚品質和高遠境界的追求。詩中描繪了一幅群鶴在庭院中翩翩起舞的景象,表現了鶴的高雅和靈動,以及作者對這種境界的向往和敬仰。詩人通過群鶴的形象,寄托自己對仙境、高貴和純潔之美的追求。
賞析:
這首詩以簡潔而凝練的語言展現了群鶴的形象和詩人的情感。首聯寫出了銀貂侍奉在太清殿中,詩人回頭看到庭院中雙鶴起舞的壯觀景象。這里通過太清殿和庭院的描寫,表達了高貴和純潔的意象。
接下來的兩句寫出了鶴的形象,詩人稱之為"仙人驥",形容其曾經是仙人所駕馭的神馬,體現了鶴的高雅和靈動。"兩兩尚儀君子形"這句則表達了鶴的風姿端莊,君子般的形態。通過這些描寫,詩人將鶴與仙人、君子相聯系,抒發了對高尚品質和高境界的向往。
接下來的兩句描述了詩人在靜夜中回想起緱嶺上的明月,整天都在思念太湖上的浮萍。這里的靜夜和緱嶺月以及太湖萍的形象,都是詩人表達自己內心深處對美好事物的思念和渴望。
最后兩句"莫將樹上雞相并,會待歸飛向杳冥"表達了詩人對鶴的珍視和期待。詩中提到的"樹上雞"指的是凡俗之物,與高貴的鶴形成對比,詩人告誡人們不要將凡俗與高貴混為一談。最后一句"會待歸飛向杳冥"則表達了詩人對鶴歸去的向往和祝愿。
總之,這首詩以簡潔、凝練的語言表達了對高尚品質和高遠境界的向往,通過群鶴的形象營造出一幅高雅靈動的畫面,展現了詩人內心深處的情感和追求。
“莫將樹上雞相并”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shǐ gòng fèng qún hè
史供奉群鶴
chū ěr yín diāo shì tài qīng, huí kàn shuāng hè wǔ zhōng tíng.
出珥銀貂侍太清,回看雙鶴舞中庭。
piān piān céng shì xiān rén jì, liǎng liǎng shàng yí jūn zǐ xíng.
翩翩曾是仙人驥,兩兩尚儀君子形。
jìng yè yù hái gōu lǐng yuè, zhōng cháo sī shà tài hú píng.
靜夜欲還緱嶺月,終朝思啑太湖萍。
mò jiāng shù shàng jī xiāng bìng, huì dài guī fēi xiàng yǎo míng.
莫將樹上雞相并,會待歸飛向杳冥。
“莫將樹上雞相并”平仄韻腳
平仄:仄平仄仄平平仄
韻腳:(平韻) 下平八庚 (仄韻) 上聲二十三梗 (仄韻) 上聲二十三梗 (仄韻) 上聲二十四迥 (仄韻) 上聲二十四迥 (仄韻) 上聲二十四迥 (仄韻) 去聲二十四敬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