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湖半抱州”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寒湖半抱州”全詩
吏迎如太守,民望亞諸侯。
芳圃深通野,寒湖半抱州。
前賢多舊跡,佳詠聽君留。
分類:
作者簡介(梅堯臣)

梅堯臣(1002~1060)字圣俞,世稱宛陵先生,北宋著名現實主義詩人。漢族,宣州宣城(今屬安徽)人。宣城古稱宛陵,世稱宛陵先生。初試不第,以蔭補河南主簿。50歲后,于皇祐三年(1051)始得宋仁宗召試,賜同進士出身,為太常博士。以歐陽修薦,為國子監直講,累遷尚書都官員外郎,故世稱“梅直講”、“梅都官”。曾參與編撰《新唐書》,并為《孫子兵法》作注,所注為孫子十家著(或十一家著)之一。有《宛陵先生集》60卷,有《四部叢刊》影明刊本等。詞存二首。
《送勾諶太丞通判潁州》梅堯臣 翻譯、賞析和詩意
《送勾諶太丞通判潁州》是宋代梅堯臣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對該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潁川倒灣流,
欄船曲轉鉤。
吏迎如太守,
民望亞諸侯。
芳圃深通野,
寒湖半抱州。
前賢多舊跡,
佳詠聽君留。
詩意:
這首詩詞描繪了送別勾諶太丞通判潁州的情景。詩中通過描寫風景和表達情感,表達了對勾諶太丞的贊賞和祝福。詩人通過自然景物的描繪,展現了潁川的美麗景色和獨特的特點,同時也表達了對勾諶太丞在潁州工作的期待和希望。
賞析:
這首詩詞以簡潔的語言形象地描繪了送別勾諶太丞的場景。首句“潁川倒灣流,欄船曲轉鉤”,通過描繪潁川的曲折流動,給人一種流暢、動態的感覺。接下來的兩句“吏迎如太守,民望亞諸侯”表達了勾諶太丞在潁州的受歡迎程度,他的形象就像一位地方官員中的州守一樣備受吏民們的迎接和尊敬。
接著的兩句“芳圃深通野,寒湖半抱州”描繪了潁州的自然景觀。芳圃深深地通向野外,寒湖則環繞著州城,形成了一幅美麗而寧靜的景象。最后兩句“前賢多舊跡,佳詠聽君留”表達了對潁州歷史文化的重視,同時也表達了詩人對勾諶太丞的期望,希望他能夠在這片富有文化底蘊的土地上留下美好的詩篇。
整首詩詞以簡練的語言傳遞了對勾諶太丞的歡送和祝福之情,通過對自然景物和地方特色的描繪,展現了潁州的美景和勾諶太丞在這里工作的期望。同時,也表達了對歷史文化的重視和對前人智慧的敬仰。整體上,這首詩詞情景交融,意境優美,給人以深深的感受和思考。
“寒湖半抱州”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sòng gōu chén tài chéng tōng pàn yǐng zhōu
送勾諶太丞通判潁州
yǐng chuān dào wān liú, lán chuán qū zhuǎn gōu.
潁川倒灣流,欄船曲轉鉤。
lì yíng rú tài shǒu, mín wàng yà zhū hóu.
吏迎如太守,民望亞諸侯。
fāng pǔ shēn tōng yě, hán hú bàn bào zhōu.
芳圃深通野,寒湖半抱州。
qián xián duō jiù jī, jiā yǒng tīng jūn liú.
前賢多舊跡,佳詠聽君留。
“寒湖半抱州”平仄韻腳
平仄:平平仄仄平
韻腳:(平韻) 下平十一尤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