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中漢吏無冤獄”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部中漢吏無冤獄”全詩
部中漢吏無冤獄,葑上吳人益美田。
重過故鄉逢故老,一聞鳴鶴記山川。
不須歌管唯詩酒,況有余杭白樂天。
分類:
作者簡介(梅堯臣)

梅堯臣(1002~1060)字圣俞,世稱宛陵先生,北宋著名現實主義詩人。漢族,宣州宣城(今屬安徽)人。宣城古稱宛陵,世稱宛陵先生。初試不第,以蔭補河南主簿。50歲后,于皇祐三年(1051)始得宋仁宗召試,賜同進士出身,為太常博士。以歐陽修薦,為國子監直講,累遷尚書都官員外郎,故世稱“梅直講”、“梅都官”。曾參與編撰《新唐書》,并為《孫子兵法》作注,所注為孫子十家著(或十一家著)之一。有《宛陵先生集》60卷,有《四部叢刊》影明刊本等。詞存二首。
《送吉老學士兩浙提刑》梅堯臣 翻譯、賞析和詩意
《送吉老學士兩浙提刑》是宋代梅堯臣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這首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重視法律,關懷人民,君王圣明,派遣使者前往兩浙地方。兩浙地方的官員廉正無私,沒有冤獄,吳地的葑菜地更是美麗富饒。重返故鄉,會見故友,一聽到鳴鶴的聲音就會想起鄉間的山川。無需歌唱和管弦,只需詩歌和美酒,更何況還有余杭的白樂天。
詩意:
這首詩詞表達了對法律公正和人民福祉的關注,贊美了君王的明智決策和派遣賢能使者的舉措。詩人稱贊了兩浙地方的官員廉潔奉公,沒有冤獄,同時也贊美了吳地的葑菜地風景宜人。詩人描述了回到故鄉與故友相聚的情景,聽到鳴鶴聲音時讓他回憶起家鄉的山川美景。最后,詩人認為只需詩歌和美酒,無需繁瑣的歌舞,尤其是在余杭有白樂天的陪伴下更加愉悅。
賞析:
這首詩詞以送行的形式,通過表達對法律公正和人民福祉的關注,展示了梅堯臣對社會穩定和治理的重視。詩中描繪了兩浙地方官員的廉潔和勤勉,強調了良好的治理和無冤獄的重要性。同時,通過描繪吳地的葑菜地和回到故鄉與故友相聚的場景,詩人展現了對家鄉風景和友情的懷念之情。最后,詩人以詩酒和余杭的白樂天作為結尾,表達了對詩歌和美酒的熱愛,以及對余杭地區文化和風俗的贊美。
整體而言,這首詩詞以簡潔明快的語言,抒發了詩人對法律公正、社會穩定和人民福祉的關切,同時也展現了對家鄉和友情的深情追憶,以及對詩歌和美酒的熱愛。
“部中漢吏無冤獄”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sòng jí lǎo xué shì liǎng zhè tí xíng
送吉老學士兩浙提刑
zhòng běn xù xíng tiān zǐ shèng, zhōu chē chí zhào shǐ chén xián.
重本恤刑天子圣,舟車持詔使臣賢。
bù zhōng hàn lì wú yuān yù, fēng shàng wú rén yì měi tián.
部中漢吏無冤獄,葑上吳人益美田。
zhòng guò gù xiāng féng gù lǎo, yī wén míng hè jì shān chuān.
重過故鄉逢故老,一聞鳴鶴記山川。
bù xū gē guǎn wéi shī jiǔ, kuàng yǒu yú háng bái lè tiān.
不須歌管唯詩酒,況有余杭白樂天。
“部中漢吏無冤獄”平仄韻腳
平仄:仄平仄仄平平仄
韻腳:(仄韻) 入聲二沃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