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忉怛不能重”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忉怛不能重”全詩
務國不務民,儻有安得用。
孟氏美王囿,其說久已誦。
聊此陳薄言,忉怛不能重。
分類:
作者簡介(梅堯臣)

梅堯臣(1002~1060)字圣俞,世稱宛陵先生,北宋著名現實主義詩人。漢族,宣州宣城(今屬安徽)人。宣城古稱宛陵,世稱宛陵先生。初試不第,以蔭補河南主簿。50歲后,于皇祐三年(1051)始得宋仁宗召試,賜同進士出身,為太常博士。以歐陽修薦,為國子監直講,累遷尚書都官員外郎,故世稱“梅直講”、“梅都官”。曾參與編撰《新唐書》,并為《孫子兵法》作注,所注為孫子十家著(或十一家著)之一。有《宛陵先生集》60卷,有《四部叢刊》影明刊本等。詞存二首。
《送王判官同提點坑冶》梅堯臣 翻譯、賞析和詩意
《送王判官同提點坑冶》是宋代梅堯臣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對該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地雖不愛寶,利在與民共。
務國不務民,儻有安得用。
孟氏美王囿,其說久已誦。
聊此陳薄言,忉怛不能重。
詩意:
這首詩詞表達了梅堯臣對于國家治理的思考和主張。詩人認為,地方雖然不會喜歡寶貴的礦產資源,但是其價值在于與人民共享。如果國家只顧著發展國家利益而忽略了民生,那么即使有再多的財富,也無法實現國家的安定與繁榮。詩中提到了孟子關于王公貴族美化自己園地的故事,意味著詩人希望君主能夠以民為本,關注人民的需求和利益。最后,詩人謙稱自己只是陳述一些淺薄的觀點,無法達到深刻的境界。
賞析:
這首詩詞以簡練的語言表達了作者對于國家治理的觀點,以及對于君主應當以民為重的期望。詩中的“地雖不愛寶,利在與民共”一句,用地方不在乎財富,而在于與民眾共享來表達了國家治理的出發點應當是以人民的利益為中心。接著,詩人提到“務國不務民,儻有安得用”,強調了國家若只顧著追求國家利益而忽視民生,即使有再多的財富也難以實現國家的穩定和發展。詩中的“孟氏美王囿”指的是孟子的故事,故事中孟子將自己園地美化,讓百姓能夠共享,暗示了詩人對于君主應當關注民生、以人民為重的期望。最后,詩人自謙道“聊此陳薄言,忉怛不能重”,表達了自己只是陳述一些淺薄的觀點,難以達到深刻境界。
整體而言,這首詩詞通過簡潔的語言,表達了作者對于國家治理的思考和期望。詩人強調了以民為本的治理理念,并希望君主能夠關注人民的需求和利益,以實現國家的穩定和繁榮。這首詩詞以簡明扼要的表達方式,卻傳遞出深刻的政治思考,具有一定的啟示意義。
“忉怛不能重”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sòng wáng pàn guān tóng tí diǎn kēng yě
送王判官同提點坑冶
dì suī bù ài bǎo, lì zài yǔ mín gòng.
地雖不愛寶,利在與民共。
wù guó bù wù mín, tǎng yǒu ān de yòng.
務國不務民,儻有安得用。
mèng shì měi wáng yòu, qí shuō jiǔ yǐ sòng.
孟氏美王囿,其說久已誦。
liáo cǐ chén báo yán, dāo dá bù néng zhòng.
聊此陳薄言,忉怛不能重。
“忉怛不能重”平仄韻腳
平仄:平平仄平仄
韻腳:(平韻) 上平二冬 (仄韻) 上聲二腫 (仄韻) 去聲二宋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