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桑間偶耕者”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桑間偶耕者”全詩
茅旌送山鬼,瓦鼓迎田神。
青皋暗藏雉,萬木欣已春。
桑間偶耕者,誰復來問津。
分類:
作者簡介(梅堯臣)

梅堯臣(1002~1060)字圣俞,世稱宛陵先生,北宋著名現實主義詩人。漢族,宣州宣城(今屬安徽)人。宣城古稱宛陵,世稱宛陵先生。初試不第,以蔭補河南主簿。50歲后,于皇祐三年(1051)始得宋仁宗召試,賜同進士出身,為太常博士。以歐陽修薦,為國子監直講,累遷尚書都官員外郎,故世稱“梅直講”、“梅都官”。曾參與編撰《新唐書》,并為《孫子兵法》作注,所注為孫子十家著(或十一家著)之一。有《宛陵先生集》60卷,有《四部叢刊》影明刊本等。詞存二首。
《野田行》梅堯臣 翻譯、賞析和詩意
《野田行》是一首宋代的詩詞,作者是梅堯臣。以下是對這首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野田行
輕雷長陂水,
農事乃及辰。
茅旌送山鬼,
瓦鼓迎田神。
青皋暗藏雉,
萬木欣已春。
桑間偶耕者,
誰復來問津。
中文譯文:
輕盈的雷聲在長陂水上回蕩,
農民們的工作正按時進行。
茅草做的旌旗送走山中的鬼神,
瓦鼓聲迎接田間的土地神明。
郁郁蔥蔥的青皋隱藏著野雞,
萬木欣欣向榮,已經是春天了。
桑樹叢中偶然有個耕田的人,
他是誰,又是為何來這里探訪?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詞以農田景色為背景,展現了農民的辛勤勞動和自然界的變化。詩人以簡練的語言描繪了農田中的景象和氛圍。
第一句描述了雷聲輕盈地回蕩在陂水上,給人一種輕快的感覺。接著,詩人提到農民們按時進行農事,強調了農民的辛勤勞作和恪守時間的態度。
第二句中,詩人運用了山中的鬼神和田間的土地神明作為象征,表達了人們對自然的敬畏和對農作物豐收的祈愿。
第三句提到了郁郁蔥蔥的青皋中隱藏著野雞,意味著大自然的繁榮和生機。
最后兩句描寫了一個桑樹叢中偶然出現的耕田人,他的身份和目的引起了詩人的好奇,也讓讀者產生了思考。這部分可能暗含了對于社會現實的關注和對于農民命運的思考。
整首詩詞通過簡潔而生動的語言,描繪了農田的景象,表達了對農民辛勤勞動的贊美,同時也借景抒發了詩人的情感和對自然的熱愛。這首詩詞展示了宋代詩人對自然和人類生活的細膩觀察和思考,給人以平和、自然的美感。
“桑間偶耕者”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yě tián xíng
野田行
qīng léi zhǎng bēi shuǐ, nóng shì nǎi jí chén.
輕雷長陂水,農事乃及辰。
máo jīng sòng shān guǐ, wǎ gǔ yíng tián shén.
茅旌送山鬼,瓦鼓迎田神。
qīng gāo àn cáng zhì, wàn mù xīn yǐ chūn.
青皋暗藏雉,萬木欣已春。
sāng jiān ǒu gēng zhě, shuí fù lái wèn jīn.
桑間偶耕者,誰復來問津。
“桑間偶耕者”平仄韻腳
平仄:平平仄平仄
韻腳:(仄韻) 上聲二十一馬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