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往輕既面”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往往輕既面”全詩
自古慕虛名,往往輕既面。
竊常恃賦稟,平直如勁箭。
是以五十年,長甘守貧賤。
相逢嗟未幾,遽遠劇飛電。
今雖行已晚,多謝勤相唁。
分類:
作者簡介(梅堯臣)

梅堯臣(1002~1060)字圣俞,世稱宛陵先生,北宋著名現實主義詩人。漢族,宣州宣城(今屬安徽)人。宣城古稱宛陵,世稱宛陵先生。初試不第,以蔭補河南主簿。50歲后,于皇祐三年(1051)始得宋仁宗召試,賜同進士出身,為太常博士。以歐陽修薦,為國子監直講,累遷尚書都官員外郎,故世稱“梅直講”、“梅都官”。曾參與編撰《新唐書》,并為《孫子兵法》作注,所注為孫子十家著(或十一家著)之一。有《宛陵先生集》60卷,有《四部叢刊》影明刊本等。詞存二首。
《依韻公擇察推》梅堯臣 翻譯、賞析和詩意
《依韻公擇察推》是宋代梅堯臣的一首詩詞。以下是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君來何所聞,君去何所見。
自古慕虛名,往往輕既面。
竊常恃賦稟,平直如勁箭。
是以五十年,長甘守貧賤。
相逢嗟未幾,遽遠劇飛電。
今雖行已晚,多謝勤相唁。
詩意:
這首詩詞表達了詩人梅堯臣對于名利的態度以及自身境遇的思考。詩人詢問來訪者所聽聞的事情,離去者所見的景象。自古以來,人們都向往虛名,往往輕視實際的面貌。梅堯臣自認為有才華,自信地將自己比作一支筆直而銳利的箭。因此,他在過去的五十年里一直甘心守在貧窮和卑微的境地中。可惜與他相逢的機會并不多,他們匆匆而迅速地離去,就像飛電一樣。盡管如今已經晚年,但他仍然感謝那些曾經勤快地前來吊唁的人。
賞析:
這首詩詞通過對名利的思考,展現了梅堯臣對貧賤的坦然接受和對虛名的淡漠態度。詩人以自己平直如箭的才華來自勉,表達了他對自身才能的自信。他認為虛名和世俗的表面光鮮往往不可靠,而真正的才華和品德才是值得追求的。盡管他守貧守賤已經五十年,但他并不悲傷,反而感激那些曾經關心過他的人。這首詩詞給人一種淡然豁達的感覺,表達了詩人對生活的坦然態度和對真正情感的珍視。
“往往輕既面”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yī yùn gōng zé chá tuī
依韻公擇察推
jūn lái hé suǒ wén, jūn qù hé suǒ jiàn.
君來何所聞,君去何所見。
zì gǔ mù xū míng, wǎng wǎng qīng jì miàn.
自古慕虛名,往往輕既面。
qiè cháng shì fù bǐng, píng zhí rú jìn jiàn.
竊常恃賦稟,平直如勁箭。
shì yǐ wǔ shí nián, zhǎng gān shǒu pín jiàn.
是以五十年,長甘守貧賤。
xiāng féng jiē wèi jǐ, jù yuǎn jù fēi diàn.
相逢嗟未幾,遽遠劇飛電。
jīn suī xíng yǐ wǎn, duō xiè qín xiāng yàn.
今雖行已晚,多謝勤相唁。
“往往輕既面”平仄韻腳
平仄:仄仄平仄仄
韻腳:(仄韻) 去聲十七霰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