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必久已誦”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此必久已誦”全詩
祿榮身且勞,豈要權衡用。
達人唯止足,曷顧百鍾俸。
今朝西山歸,芝術不須種。
莊生逸老言,此必久已誦。
矩法況自持,推年心可縱。
分類:
作者簡介(梅堯臣)

梅堯臣(1002~1060)字圣俞,世稱宛陵先生,北宋著名現實主義詩人。漢族,宣州宣城(今屬安徽)人。宣城古稱宛陵,世稱宛陵先生。初試不第,以蔭補河南主簿。50歲后,于皇祐三年(1051)始得宋仁宗召試,賜同進士出身,為太常博士。以歐陽修薦,為國子監直講,累遷尚書都官員外郎,故世稱“梅直講”、“梅都官”。曾參與編撰《新唐書》,并為《孫子兵法》作注,所注為孫子十家著(或十一家著)之一。有《宛陵先生集》60卷,有《四部叢刊》影明刊本等。詞存二首。
《贈袁大監》梅堯臣 翻譯、賞析和詩意
《贈袁大監》是宋代梅堯臣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譯文:
人以祿為榮,當知身所重。
祿榮身且勞,豈要權衡用。
達人唯止足,曷顧百鍾俸。
今朝西山歸,芝術不須種。
莊生逸老言,此必久已誦。
矩法況自持,推年心可縱。
詩意:
這首詩表達了人們常常將官位和祿位視為榮耀,但作者認為我們應該明白個人的價值所在。官位雖然帶來了名利,但也伴隨著辛勞,是否真的需要權衡這些名利呢?真正的智者只滿足于止步于此,又何必在乎百鍾俸祿呢?今天,我將回歸自然的西山,不再種植芝草和術草,因為我已經明白了莊子的逸老之道,這些道理早已被我深深地領悟。而規矩法度更加是自己內心的自律,年齡的增長并不會束縛我的內心。
賞析:
這首詩詞以簡潔明快的語言,表達了作者對權位與祿位的看法,以及個人應該追求的真正價值。作者通過對比官位和祿位的勞苦與名利,表達了對權衡權利與名利的質疑。他認為真正的智者只需滿足于此,而不需要在乎世俗的獎賞。最后,作者通過表達自己返歸自然的愿望,以及對莊子逸老之道的領悟,強調了個人內心的自律和追求。
這首詩詞展示了作者對功名利祿的淡泊態度,主張返璞歸真、追求內心的自律和自由。它以簡潔的語言表達了深刻的思想,具有一定的哲學意味。通過對權位與祿位的質疑,詩詞呼喚人們重新審視自己的價值觀,追求內心的平靜與自由。
“此必久已誦”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zèng yuán dà jiān
贈袁大監
rén yǐ lù wèi róng, dāng zhī shēn suǒ zhòng.
人以祿為榮,當知身所重。
lù róng shēn qiě láo, qǐ yào quán héng yòng.
祿榮身且勞,豈要權衡用。
dá rén wéi zhǐ zú, hé gù bǎi zhōng fèng.
達人唯止足,曷顧百鍾俸。
jīn zhāo xī shān guī, zhī shù bù xū zhǒng.
今朝西山歸,芝術不須種。
zhuāng shēng yì lǎo yán, cǐ bì jiǔ yǐ sòng.
莊生逸老言,此必久已誦。
jǔ fǎ kuàng zì chí, tuī nián xīn kě zòng.
矩法況自持,推年心可縱。
“此必久已誦”平仄韻腳
平仄:仄仄仄仄仄
韻腳:(仄韻) 去聲二宋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