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嫩苔沙雨侵魚目”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嫩苔沙雨侵魚目”全詩
我行日月候春波,嫩苔沙雨侵魚目。
漁歌晚唱泛水來,天浸滄浪光可掬。
坐中此意自弦生,中郎五弄人難熟。
人知難熟獨善彈,彈拍未終脂駕速。
鄭衛古來多喜聞,卒章為我歌淇奧。
分類:
作者簡介(梅堯臣)

梅堯臣(1002~1060)字圣俞,世稱宛陵先生,北宋著名現實主義詩人。漢族,宣州宣城(今屬安徽)人。宣城古稱宛陵,世稱宛陵先生。初試不第,以蔭補河南主簿。50歲后,于皇祐三年(1051)始得宋仁宗召試,賜同進士出身,為太常博士。以歐陽修薦,為國子監直講,累遷尚書都官員外郎,故世稱“梅直講”、“梅都官”。曾參與編撰《新唐書》,并為《孫子兵法》作注,所注為孫子十家著(或十一家著)之一。有《宛陵先生集》60卷,有《四部叢刊》影明刊本等。詞存二首。
《張圣民席上聽張令彈琴》梅堯臣 翻譯、賞析和詩意
《張圣民席上聽張令彈琴》是宋代梅堯臣所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它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一聽履霜霜滿足,
再聽綠水聲緣谷。
我行日月候春波,
嫩苔沙雨侵魚目。
漁歌晚唱泛水來,
天浸滄浪光可掬。
坐中此意自弦生,
中郎五弄人難熟。
人知難熟獨善彈,
彈拍未終脂駕速。
鄭衛古來多喜聞,
卒章為我歌淇奧。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描述了作者梅堯臣在張圣民的宴會上聽張令彈琴的情景。
詩的開頭,描寫了履霜的聲音,意指冬日寒霜消融的聲音,給人一種滿足的感覺。接著,詩人又描述了綠水聲緣谷的音響,指的是流經山谷的溪水發出的潺潺聲音。這里通過自然景物的描繪,表達了作者對美妙音樂的欣賞。
接下來,詩人以日月候春波的行程來形容自己,意味著他游走于光陰之間,觀察春天的波瀾起伏。同時,嫩苔沙雨侵魚目的描寫,暗喻著作者對琴音的敏感,細膩把握琴音的微妙之處。
在晚霞中,漁歌唱起,泛起水面。作者形容這一景象如天空中滄浪浩渺,光芒可掬,給人以美好的意象。
詩的后半部分,詩人表達了對張令琴藝的贊賞。他認為張令的琴藝高超,使得彈拍未終,脂駕速度加快。中郎五弄則指張令彈琴的技巧多樣,人們難以熟悉其琴音的變化。這表明張令的琴藝非常高超,超越了普通人的理解和熟悉。
最后兩句提到了鄭衛,這是古代兩個著名的樂章,作者以此來形容張令的琴藝,將其比作鄭衛的音樂,使其更加高雅和美妙。卒章為我歌淇奧則表示作者為了表達對張令琴藝的贊美,寫下這首詩歌。
總的來說,這首詩以描繪自然景物和音樂的方式,表達了作者對張令琴藝的贊賞和對美的追求,展示了梅堯臣對音樂藝術的獨到感悟和欣賞。
“嫩苔沙雨侵魚目”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zhāng shèng mín xí shàng tīng zhāng lìng tán qín
張圣民席上聽張令彈琴
yī tīng lǚ shuāng shuāng mǎn zú, zài tīng lǜ shuǐ shēng yuán gǔ.
一聽履霜霜滿足,再聽綠水聲緣谷。
wǒ xíng rì yuè hòu chūn bō, nèn tái shā yǔ qīn yú mù.
我行日月候春波,嫩苔沙雨侵魚目。
yú gē wǎn chàng fàn shuǐ lái, tiān jìn cāng láng guāng kě jū.
漁歌晚唱泛水來,天浸滄浪光可掬。
zuò zhōng cǐ yì zì xián shēng, zhōng láng wǔ nòng rén nán shú.
坐中此意自弦生,中郎五弄人難熟。
rén zhī nán shú dú shàn dàn, dàn pāi wèi zhōng zhī jià sù.
人知難熟獨善彈,彈拍未終脂駕速。
zhèng wèi gǔ lái duō xǐ wén, zú zhāng wèi wǒ gē qí ào.
鄭衛古來多喜聞,卒章為我歌淇奧。
“嫩苔沙雨侵魚目”平仄韻腳
平仄:仄平平仄平平仄
韻腳:(仄韻) 入聲一屋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