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驚風泊幾時”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驚風泊幾時”全詩
旌麾儼欲動,杯錫杳仍遲。
積雪迷何處,驚風泊幾時。
大臣能護法,況有故山期。
分類:
作者簡介(皇甫冉)

皇甫冉,字茂政。約唐玄宗開元五年(公元717年)出生,卒于唐代宗大歷五年(公元770年),潤州(今鎮江)丹陽人,著名詩人。先世居甘肅涇州。天寶十五年進士。曾官無錫尉,大歷初入河南節度使王縉幕,終左拾遺、右補闕。其詩清新飄逸,多飄泊之感。
《奉和待勤照上人不至》皇甫冉 翻譯、賞析和詩意
《奉和待勤照上人不至》是唐代皇甫冉創作的詩歌。詩人描述了他在東洛擔任賢相時,懷念他的本師在南方的情景。詩中展現了對待勤照上人的敬仰和對故山的思念之情。
詩詞的中文譯文如下:
在東洛住的賢相,期待本師到達南方。祥瑞的旗幟已擺出,但杯杖的車轍仍未到。積雪已迷失了方向,驚風已過了多久。大臣們都能保護佛法,那何況有你的故山之期呢?
詩意上,詩人表達了對待勤照上人的敬仰和對他的期盼。待勤照上人是詩人的本師,可能是一位高僧。詩人在東洛,希望待勤照上人可以到達南方,與他相聚。詩人通過描繪旗幟已陳列而杯杖仍未到,積雪迷失方向而驚風已過的情景,表達了對待勤照上人的期待之情。
賞析上,詩人采用了對仗的句式,使詩歌更具韻律感。詩中運用了旌麾、杯錫、積雪和驚風等意象,用以描繪北方和南方之間的距離和障礙。以大臣能護法況有故山期結尾,展示了詩人對待勤照上人的敬重和對故山的思念之情。
整首詩流暢自然,情感真摯。通過對待勤照上人的表達,詩人展示了對師長的敬仰和思念之情,同時也表達了對佛法的崇尚和對故山的向往之情。詩歌情感深沉,意境清新,具有唐代詩歌的風格和特點。
“驚風泊幾時”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fèng hé dài qín zhào shàng rén bù zhì
奉和待勤照上人不至
dōng luò jū xián xiàng, nán fāng dài běn shī.
東洛居賢相,南方待本師。
jīng huī yǎn yù dòng, bēi xī yǎo réng chí.
旌麾儼欲動,杯錫杳仍遲。
jī xuě mí hé chǔ, jīng fēng pō jǐ shí.
積雪迷何處,驚風泊幾時。
dà chén néng hù fǎ, kuàng yǒu gù shān qī.
大臣能護法,況有故山期。
“驚風泊幾時”平仄韻腳
平仄:平平平仄平
韻腳:(平韻) 上平四支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