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尖頭越管底能操”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尖頭越管底能操”全詩
細粒吳粳誰下咽,尖頭越管底能操。
分類:
作者簡介(梅堯臣)

梅堯臣(1002~1060)字圣俞,世稱宛陵先生,北宋著名現實主義詩人。漢族,宣州宣城(今屬安徽)人。宣城古稱宛陵,世稱宛陵先生。初試不第,以蔭補河南主簿。50歲后,于皇祐三年(1051)始得宋仁宗召試,賜同進士出身,為太常博士。以歐陽修薦,為國子監直講,累遷尚書都官員外郎,故世稱“梅直講”、“梅都官”。曾參與編撰《新唐書》,并為《孫子兵法》作注,所注為孫子十家著(或十一家著)之一。有《宛陵先生集》60卷,有《四部叢刊》影明刊本等。詞存二首。
《走筆戲邵興宗》梅堯臣 翻譯、賞析和詩意
《走筆戲邵興宗》是宋代梅堯臣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該詩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子魚一尾不曾有,
又諾毘陵蒼鼠毫。
細粒吳粳誰下咽,
尖頭越管底能操。
詩意:
這首詩描述了一種精湛的書法技藝和墨的品質。詩中提到了一條從未有過的珍稀子魚,以及毛筆的材質:蒼鼠毫。然后,詩人談到了一種細粒的吳粳米,表達了對細膩品質的追求。最后,詩人提到了越國制作的筆管,強調了其尖頭的特點和使用的熟練程度。
賞析:
這首詩以簡潔的語言描繪了書法和繪畫藝術中所需的工具和技術。通過描述珍稀的子魚和蒼鼠毫,表達了對材料的珍貴和追求卓越品質的態度。吳粳米的細膩粒度則象征了對細節的關注和對完美的追求。最后,越國的筆管突出了其獨特的形狀和使用的熟練程度,彰顯了作者對工具技藝的贊嘆。
整體上,這首詩詞通過對書法和繪畫所需工具的描繪,展現了作者對精湛技藝和卓越品質的追求。它表達了對藝術創作過程中細節和工具的重視,同時也折射出作者對藝術的熱愛和敬意。
“尖頭越管底能操”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zǒu bǐ xì shào xìng zōng
走筆戲邵興宗
zǐ yú yī wěi bù céng yǒu, yòu nuò pí líng cāng shǔ háo.
子魚一尾不曾有,又諾毘陵蒼鼠毫。
xì lì wú jīng shuí xià yàn, jiān tóu yuè guǎn dǐ néng cāo.
細粒吳粳誰下咽,尖頭越管底能操。
“尖頭越管底能操”平仄韻腳
平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韻腳:(平韻) 下平四豪 (仄韻) 去聲二十號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