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為疏慢意”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不為疏慢意”全詩
鐘聲傳紫禁,烏影轉西華。
竊印後當致,觸屏前未嘉。
不為疏慢意,何用北窗夸。
分類:
作者簡介(梅堯臣)

梅堯臣(1002~1060)字圣俞,世稱宛陵先生,北宋著名現實主義詩人。漢族,宣州宣城(今屬安徽)人。宣城古稱宛陵,世稱宛陵先生。初試不第,以蔭補河南主簿。50歲后,于皇祐三年(1051)始得宋仁宗召試,賜同進士出身,為太常博士。以歐陽修薦,為國子監直講,累遷尚書都官員外郎,故世稱“梅直講”、“梅都官”。曾參與編撰《新唐書》,并為《孫子兵法》作注,所注為孫子十家著(或十一家著)之一。有《宛陵先生集》60卷,有《四部叢刊》影明刊本等。詞存二首。
《坐睡依韻和持國》梅堯臣 翻譯、賞析和詩意
《坐睡依韻和持國》是一首宋代詩詞,作者是梅堯臣。下面是這首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坐久既生倦,
漸看冠佩斜。
鐘聲傳紫禁,
烏影轉西華。
竊印后當致,
觸屏前未嘉。
不為疏慢意,
何用北窗夸。
詩意:
這首詩詞描繪了作者坐久之后產生疲倦的心情。他坐久之后,漸漸看到佩戴在頭上的冠冕歪斜了。鐘聲傳來,似乎來自紫禁城,烏鴉的影子轉向西華山。作者在竊取御印之后,應該向后效力,但在觸摸屏幕之前并未獲得贊譽。他并不是故意疏忽,所以何必夸耀北窗(指東窗事發)。
賞析:
這首詩詞通過描繪作者坐久之后的倦怠和觀察到周圍細節的變化,表達了作者對時光流轉和人事變遷的感慨。作者以簡潔而準確的語言,將自己的內心感受與外部環境相結合,呈現出一種微妙的心境。
詩中以鐘聲傳來表現時間的流逝,烏鴉的影子轉向西華山則象征著人事的變遷和命運的轉折。竊印后當致、觸屏前未嘉的描述暗示了作者在某種權力和榮譽之后,卻未能得到應有的贊譽和回報,顯示出作者對現實境遇的不滿和思考。
最后兩句“不為疏慢意,何用北窗夸”表達了作者并非出于故意疏忽或輕慢,因此無需夸耀或掩飾。這種坦然和淡泊的態度,體現了作者對功名利祿的冷眼和超然情懷。
總的來說,這首詩詞以簡潔而意味深長的語言,表達了作者對時間流逝、事物變遷和人生境遇的感慨,展現了一種超然的心境和對功名利祿的冷靜態度。
“不為疏慢意”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zuò shuì yī yùn hé chí guó
坐睡依韻和持國
zuò jiǔ jì shēng juàn, jiàn kàn guān pèi xié.
坐久既生倦,漸看冠佩斜。
zhōng shēng chuán zǐ jìn, wū yǐng zhuǎn xī huá.
鐘聲傳紫禁,烏影轉西華。
qiè yìn hòu dāng zhì, chù píng qián wèi jiā.
竊印後當致,觸屏前未嘉。
bù wéi shū màn yì, hé yòng běi chuāng kuā.
不為疏慢意,何用北窗夸。
“不為疏慢意”平仄韻腳
平仄:仄平平仄仄
韻腳:(仄韻) 去聲四寘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